首頁 / 芒果小檔案 / 芒果家族 / 在來種(土芒果)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在來種(土芒果)
發文日:97/03/20

在來種(土芒果)俗稱「柴檨」、「土檨仔」,於西元1562年引進台灣,經多年之繁殖,漸被馴化適合台灣南部之風土。植株高大,新梢紅色,花穗金黃色,可達10公尺以上,壽命長達100年,因適應性廣,台灣各地均有栽培,可供作行道樹構築綠色隧道,植株抗病蟲害強,豐產,耐旱,果實具有濃郁的香味,頗值較為年長的消費者回味童玩時代。

幼果可供做情人果,成熟果供製蜜餞、芒果干、冰沙、芒果汁,果實纖維粗、果粒小,只有120公克左右,果實長寬厚為7.7×5.4×5.1公分為台灣最小粒的芒果,糖度14.9Brix,酸度0.23%,糖酸比64,種子大,種約27公克,佔果重的23%,果肉薄為其最大缺點,栽培管理較為粗放,可供庭園趣味性栽培。

在屏東地區行提早產期處理,較有經濟效益。因產期早,鮮少有競爭之品種,且有固定之消費群,頗受歡迎,在屏東縣新埤鄉栽培的土芒果改良種,外觀幾乎相同,不易辨認,惟果實之纖維較土芒果粗,果粒較大(216公克),產期稍晚15天,風味亦佳。在來種之栽培面積約7,000公頃,佔芒果栽培面積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