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山羊寶典 / 山羊的行為 / 採食及排泄行為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採食及排泄行為
發文日:98/08/10

    山羊有摘食嫩葉(browsing)的採食習性,灌木葉的營養成分通常比禾草為,放牧的羊隻,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一定略過禾草而優先摘食灌木葉,有時甚至站立或攀爬樹幹摘食較高的樹葉,甚至啃食樹皮。基於上述的採食習性,在荒地開發時,可以用山羊來協助清除灌木,一般的放牧管理上,也可以搭配牛與綿羊做綜合放牧或調整放牧順序,以充分利用牧區的芻料資源,但基於山羊的採食特性,必須避免過度放牧而破壞水土保持,尤其是圈養或小面積牧區放牧的情況下。山羊對牧區野生的有毒的植物有很強的辨識能力,但有毒植物一旦曬乾或萎凋之後,羊隻的辨識能力即相對減低。
    野地放牧的羊隻喜歡採食多樣化、種類超過25種的植物,但在集約圈飼情況下,採食多樣芻料的習性受到相當大的限制。由於山羊有摘食嫩葉的獨特習性,常為了摘食樹葉而遊走於灌木間,使得放牧的山羊花費於採食的時間比綿羊更長。山羊對芻料的新鮮度十分的挑剔,飼槽中或牧野的芻料及飲水一旦受到羊糞尿的污染,羊隻常會拒食,就動物演化的觀點來看,此一行為具有避免寄生蟲感染的意義存在。
    山羊具有苦、鹹、酸、甜的辨識能力,由於天生具有摘食樹葉的習性,而樹葉及樹皮一般比禾草為苦,因此,山羊對於苦味的容忍度比其他反芻動物為高。
    山羊的採食量及飲水量與氣溫高低成反比,但氣溫低於10℃時,採食量隨著降低。圈飼的羊隻常喜歡把芻料拉出或推出飼料槽外而造成浪費,因此,除了在飼槽大小及形狀設計必須思考之外,芻料在餵飼之前也必須切短。放牧的山羊在白天約有28%時間用來採食,其中1/3是吃地面上的草,2/3是摘食樹葉,另外白天有50%用來休息,10%反芻,12%旅行。至於圈飼集約飼養的撒能羊,則白天的時間分配是20%採食,25%反芻,20%旅行,11%睡覺,14%躺下休息,8%站著休息,每天排糞11.2次,排尿8.3次。在緊迫或警覺的情況下,反芻的次數與時間相對減少。山羊很容易適應飲水不足的環境,因為山羊的水週轉率(turnover rate)僅188ml/kg/24hr,與駱駝的185ml/kg/24hr相近,遠低於牛的347ml/kg/24hr。因此比牛更能容忍短時間的缺水。山羊排糞時舉起尾巴並有搖尾動作,糞成粒狀,母羊及仔公羊排尿時採取半蹲的姿勢。非繁殖期間公羊排尿時,陰莖沒有或是很少伸出包皮外。但當繁殖季節時則不同,不但排尿還有附帶的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