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常見疾病 / 寄生蟲性 / 兔腦炎微孢子感染症簡介及防治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兔腦炎微孢子感染症簡介及防治
發文日:100/06/09

前言
兔腦炎微孢子蟲症(Encephalitozoonosis),病原為Encephalitozoon cuniculi,屬於Microspora門,Haplophasea綱,Glugeida目,Encephalitozoonidae 科,Encephalitozoon 屬,包括 E. cuniculi, E. intestinalis 和 E. hellen 等三個種別。

腦炎微孢子蟲是一種寄生於細胞內之微孢子蟲,宿主範圍極廣,包括嚙齒類、兔子、馬、肉食動物以及人類等。兔腦炎微孢子蟲主要宿主為兔子,感染率達37%至68%,一般是攝入孢子,潛伏感染無臨床症狀且可持續數年之久,不僅給人類及動物健康帶來極大威脅,同時對實驗動物結果的判定帶來很大的干擾。
兔腦炎微孢子蟲對中樞神經系統、腎臟及眼睛較為偏好,故常見有肉芽腫性腦膜腦炎、間質性腎炎及眼球葡萄膜炎等。在人類會有腸炎、腎炎、角膜結膜炎伴隨腦炎。近年來發現大量有關腦炎微孢子蟲引起愛滋病患者致死性病例,致使該人畜共通傳染病受到醫界廣泛關注及高度重視,亦為公共衛生學上重要課題。

致病機制
感染的兔隻會經由尿液間斷排出孢子,一般是經由接觸或食入受感染尿液污染的食物而感染,也可垂直感染經由胎盤傳給仔兔。一般兔子在4-6週齡離乳,被感染幼兔在7-9週齡時,兔子食入或吸入孢子後,孢子通過腸胃粘膜進入血流,然後到達腎臟和其他器官,寄生蟲能夠在腎中繁殖並被釋入尿中,以此循環感染。感染嚴重度視宿主的免疫耐受性及感染劑量而定,而幼兔及其他具感受性宿主,在移行抗體下降後會增加發病機會。

臨床症狀
兔腦炎微孢子蟲主要病變範圍,包括中樞神經系統、腎臟以及眼睛,而引起神經症狀、腎衰竭及眼球葡萄膜炎,這三種類型可能單獨或合併發生。
大腦部份,通常為非化膿性肉芽腫性腦膜腦炎,會造成嗜睡、歪頭、斜頸、運動失調及後肢癱瘓或痲痺。顯示的神經症狀通常和巴斯德桿菌感染難以區分。當有嚴重歪頭時,其兔隻的一般行為和攝食狀態並不受影響。
腎臟部份,通常引起局部性壞死,導致劇渴及多尿,一般會有氮血症發生。血清尿素氮會輕微上升,肌酸酐會上升至6 mg/dL,以及血清鉀離子也會升高。無特殊的臨床症狀,就像厭食、嗜睡、體重減輕及脫水等。
眼睛部份,大部份在年輕個別的兔隻會出現非自主性眼球震顫及眼球葡萄膜炎,通常是單側或雙側發生,也會造成眼球水晶體破裂、化膿性葡萄膜炎以及白內障等。

病理變化 
當腦部未受感染前,最初感染的組織為腎臟、肝臟及肺臟,但經過3個月後,大部份病變集中在腎臟和腦部。
腦部大都集中在大腦(包括皮質和髓質),甚至延伸至腦幹和脊髓。在大腦皮質出現針尖狀大小壞死灶,呈現非化膿性局部或多發性肉芽腫性腦膜腦炎。
腎臟出現許多細小灰白色病灶,或腎皮質表面有散布不同大小灰色凹陷,嚴重者腎臟縮小,質地堅硬,腎臟病變包括局部肉芽腫性腎炎,嚴重程度伴隨有肉眼結痂形成之慢性間質性腎炎。

診斷
檢查兔隻完整病史,包括個別行為舉止、身體狀況、脫水狀態、食物攝取以及病程。另外可評估血中尿素氮及肌酸酐濃度作為評估指標。
病死兔隻檢測腦炎微孢子蟲,大小約1.5 x 2.5 μm,以及肉眼及顯微病理學檢查。
孢子染色方法包括Giemsa stain, Chromotrope 2R及Calcoflour white M2R等,可使用在尿液、糞便、水晶體內容物、氣管灌流或其他體液等,使用顯微鏡觀察孢子。
血清學檢測主要用於疾病感染初期最敏感性之診斷方法,可篩檢出潛伏感染的兔子。一般常用血清學之診斷工具為間接免疫螢光抗體法、酵素免疫分析法、碳分子免疫分析法及直接凝集法等。
分子生物學部份,可抽取感染組織、尿液及眼房液的去氧核糖核酸,利用聚合酶鏈鎖反應、随機擴增DNA以及巢式聚合酶鏈鎖反應等技術做檢測。

防治方法
針對兔腦炎微孢子蟲目前並無特定藥物可供治療,可使用Albendazole及Oxytetracycline治療。Albendazole是一種驅蟲藥,常用於治療有腦炎微孢子蟲感染的AIDS病人。Albendazole為抑制細胞內發展階段,使孢子不活化,但其副作用則對宿主會有致畸胎及毒性。其建議口服用量20mg /kg /day,3-14天。
預防兔腦炎微孢子蟲傳播,首先淘汰血清檢測呈陽性的兔子,其次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包括飼養設施及籠架消毒等。根據研究報告煮沸5分鐘,或高溫高壓滅菌120℃ 10分鐘可以殺死全部孢子,另外其他包括70%酒精、10%稀釋漂白水均可使用於動物設施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