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蟹嚴選 新家滿意度調查結果出爐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寄居蟹嚴選 新家滿意度調查結果出爐

2014年09月02日
本報2014年9月2日屏東訊,特約記者陳文姿報導

帶著沖天炮的塑膠頭來尋找新家的寄居蟹。圖片來源:黃淑凰

「歡迎來到寄居蟹房屋仲介所,這裡提供各式各樣的貝殼,任君挑選,不滿意包換。」

仲夏黃昏,陰暗潮濕的海岸林邊,幾隻寄居蟹靜靜探頭,在貝殼與樹葉枯枝的掩護下,輕輕悄悄地現身。不知是被貝殼的味道吸引,或是同伴的強力推薦,牠們來到此地挑選新家,完成任務後,再度隱身入林。

自然的螺貝殼成了美好旅程的紀念品,人類製造的垃圾成了寄居蟹不合適的家。為了翻轉這樣的錯置,不少民間團體都曾發起募集貝殼,還寄居蟹一個家的活動。但人們的熱情是否符合寄居蟹的需求?給寄居蟹新家的小確幸,能否及時挽救寄居蟹面臨的生存危機?

左:寄居蟹捨棄的舊家。右:213個塑膠殼玻璃殼,個個都是心痛的記憶。

寄居蟹「顧客滿意度調查」

黃淑凰與寄居蟹的快樂天堂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的黃淑凰從2010年發起為寄居蟹找家的活動,4年來各地寄來的螺貝殼已超過15,000個,黃淑凰也從寄居蟹素人變成寄居蟹生態觀察家。

位在青年活動中心的寄居蟹換殼區約3~4平方公尺,堆滿兩三百個大小型態不一的貝殼,讓寄居蟹可以輕易找到滿意的家。除了民眾寄來的螺貝殼,區內還有被棄置的舊「家」——蝸牛殼、破掉的螺殼、乾燥的瓊崖海棠果殼、以及一小截水管等,這些是寄居蟹來換殼的證據。

寄居蟹選殼不隨便,挑三揀四之外,甚至不惜攻擊搶奪其他寄居蟹的殼。不適合的殼不僅無法提供保護作用,也會影響寄居蟹的交配產卵。黃淑凰就多年觀察經驗列出寄居蟹滿意的家與不滿意的家排行榜:

排名 類別 不滿意原因
1 扇貝、蛤蠣殼 無法居住。無任何遮蔽躲藏空間
2 寶螺、芋螺等 無法入住。缺口縫隙太小,身體無法塞入
3 鐘螺 勉強可住。但空間小,過重。
有殼可用時,寄居蟹會捨棄此類的殼。
4 蝸牛殼、福壽螺殼

勉強可住。殼太薄,寄居蟹跌落時易破碎,缺乏保護性。殼太輕,可能導致寄居蟹被海浪拉走。有殼可用時,寄居蟹會捨棄此類的殼。

寄居蟹不愛的家排行榜

至於寄居蟹的滿意排行,蠑螺殼與鳳螺殼勇奪五星級住宅第一名,原因是缺口適當,內部空間大,堅固好用。但蠑螺多採自海洋,過度捕撈反而危害海洋生態系,建議以養殖的鳳螺取代。

另外,農夫的夢饜福壽螺,竟意外成了寄居蟹的家,只是福壽螺殼太薄,保護功能不佳,只能算勉強堪用。 

寄居蟹最愛的家排行榜,蠑螺殼與鳳螺殼勇奪五星級住宅第一名。

小確幸 vs 大災難

台灣各地海岸環境的破壞,人為觀光活動頻繁,破壞了寄居蟹棲地,族群數量已大幅減小。

棲地不宜居住、捕捉販賣、缺乏適合貝殼,何者是寄居蟹減少的主因?台灣陸蟹專家劉烘昌博士表示,危害最大的應是人為撿拾寄居蟹。撿走一隻寄居蟹,不單是減少一隻可在大自然中繁衍的寄居蟹,牠的殼也隨之被帶離,等於是族群的雙重傷害。

為寄居蟹找家的活動是否有助益?隨著人為開發與污染,寄居蟹隨處可見的時代已難恢復,但黃淑凰仍抱持著肯定樂觀的態度。她表示近年來換殼的寄居蟹有持續增加的趨勢。但這樣的結果並非必然,除了長期穩定地提供螺貝殼,保持棲地樣貌,提醒遊客關心寄居蟹保育等多方面並行,才能營造友善生物的自然環境。

換殼後的寄居蟹換殼後的寄居蟹

綠島、蘭嶼、海生館、墾丁後灣及港口社區等地都發起寄螺貝殼回棲地的活動,台灣需要更多持續性的關注與行動。有心參與的民眾怎麼做?

首先,是了解寄居蟹需要哪種貝殼。不要為了幫助寄居蟹而去撿拾或購買貝殼,購買國內或進口的螺貝殼都會傷害寄居蟹的自然棲地。如果家中沒有多餘的螺貝殼,也可以請附近海產店協助收集,鳳螺、燒酒螺都可以。最後,到海邊時記得把垃圾帶走,提醒其他遊客,將貝殼留給寄居蟹,讓寄居蟹留在海邊。

※ 本文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共同合作之編採營結業學員報導獎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