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醫師彭溫雅的養胃護腸祕方》: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所以血虛跟氣虛常伴隨而行

《人氣醫師彭溫雅的養胃護腸祕方》: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所以血虛跟氣虛常伴隨而行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醫認為人體是由氣、血、津液等精微物質所組成,氣是構成人體運作的重要物質,能夠維持人體臟腑、經絡的功能,並將氣轉化為血,為人體提供營養或是防禦外邪入侵;「氣虛」出現在不同臟腑,表現出的狀態也有所不同。

文:彭溫雅

體質的調理

何謂體質?是身體的特質,是相對穩定的個體特性,是中醫診斷時的依據,婦女的體質會因懷孕、生產而改變,要到產後六個月才會穩定,而停經婦女也會受荷爾蒙影響,從原先的體質如陰虛變為陽虛體質,所以體質並非一成不變,在中醫理論中,體質受到很多因素影響,除了先天遺傳、性別外,後天如飲食、地理、氣候、運動、情緒、壓力、疾病等,都會改變體質。

《黃帝內經》是最早提出「體質」理論的專書,並根據體質將人體分類,以對症下藥或做養生建議,近代則有多家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根據歷代醫家及學者的研究,將中醫體質量化為表格,並將體質分為氣虛質、血虛質、陰虛質、陽虛質、痰濕質、瘀滯質及平和質。

為什麼中醫要將體質做分類?因為不同的體質與某些疾病有密切的關係,譬如說痰濕體質的人,容易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因為體質會隨著先天或後天的因素而改變,所以中醫可以藉由調整體質,來降低患病機率,改變原本罹病基因的表現型,同時讓身體避免外邪所傷,達到中醫「治未病」的目的。

氣虛體質——亞健康,容易慢性疲勞

中醫認為人體是由氣、血、津液等精微物質所組成,氣是構成人體運作的重要物質,能夠維持人體臟腑、經絡的功能,並將氣轉化為血,為人體提供營養或是防禦外邪入侵;「氣虛」出現在不同臟腑,表現出的狀態也有所不同,「肝氣虛」者肝的功能都會減退,容易膽怯、疲倦;「心氣虛」者心氣不足,容易臉白、胸悶、心悸、自汗,活動過後症狀會加劇;「肺氣虛」者肺機能減弱,過敏氣喘的孩童多為氣虛體質,只要風邪入侵,鼻塞、打噴涕、流鼻水、咳嗽都來,最後容易引來免疫系統失衡。

「脾氣虛」者運化失職,胃口差、餐後腹脹、大便稀軟、無力倦怠、少氣懶言,肥胖、水腫的人多屬脾氣虛;若是「腎氣虛」者腎氣虧損,腰膝痠軟、耳鳴、乏力、小便頻繁,男腎虛者滑精早洩,女腎虛者白帶量多、月經精血淋漓不盡,嚴重的氣虛還會造成胃下垂或子宮下垂。

氣虛體質症狀 →氣虛體質的人常見有少氣、懶言、懶動、嗜臥、耳鳴、頭暈、目眩、倦怠、乏力、胸悶、氣短、心悸、氣促、自汗、畏風、語音低微、聲斷不續、易感冒、寒熱耐受力差、尤不耐寒、納呆、食欲減退、納差、眼花等症狀,這類型的人,常常會因為吹風著涼就感冒,對於外在環境的適應力較差,之所以會出現氣虛質,成因包括先天稟賦不足,以及後天失養如飲食、壓力、情緒、久病、年紀等。

氣虛體質調養 →氣虛可以補氣來調解,中醫認為補氣要先補脾,脾有「氣血生化之源」之稱,脾功能健全,消化自然好,消化好就能將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為氣血送至各臟腑,所以可多吃補脾益氣的食物,大豆、雞肉、紅棗、龍眼、人參都是補脾好物,但這裡要提醒大家,人參雖然是補氣聖品,但體質虛寒者要選用紅參,血壓高、體質燥熱的人則應選西洋參,飲用時切記別吃蘿蔔,否則會讓好不容易補來的氣流失掉。也可在夏至過後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使用三伏貼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及臟腑、氣血、經絡,以冬病夏治的原理來平衡體內正氣,也是補脾的方式。

血虛體質——血虛不只要補血,細嚼慢嚥是王道

《黃帝內經》有云:「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中醫認為血足則身體活動、感官得以正常運作;若血不足,則無法血循行脈,臟腑、經絡都受影響,甚至還會產生健忘、失眠、精神失常等精神疾病。

血虛體質症狀 →易掉髮、毛髮不豐、肌肉及骨骼都不健壯。血虛指的是體內血液不足,肢體臟腑百脈失於濡養而出現的全身性衰弱,女生因為經期,所以比男生更容易有血虛問題,由此可知,失血過多是造成血虛的原因,其他如飲食不節、過度疲勞、久病等,也會形成血虛體質。

若是「心血虛」,表示心血不足,容易有心悸、頭暈目眩等症狀;「肝血虛」,就容易有抽筋、四肢麻痺等症狀;「脾血虛」,則容易有經常疲倦及營養失調的困擾。

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所以血虛跟氣虛常伴隨而行,血虛患者易有氣虛的症狀,如疲倦乏力、少氣懶言等,而氣虛的患者也會有血虛的症狀,如肌膚乾燥、耳鳴、頭暈、眼花,站立時加劇,隱隱頭痛、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包括入睡困難、多夢、易驚醒等,四肢麻木、大便溏薄、小便清長、少尿、視力模糊、掉髮。

血虛體質調養 →「心血虛」者可多吃當歸、菠菜等食物;「肝血虛」者可補充五味子、金針花等食物;「脾血虛」者則多吃補益脾胃的山藥、虱目魚等食物來補血養血,女性朋友會喝四物湯來補血,四物湯早在宋朝就已被運用在補血調經,雖然是中醫補血的首選,但如果不是血虛患者,經期血塊多、刺痛、且有腹脹感大於痛的症狀時,如果喝四物湯可能會造成反效果,尤其是有子宮肌瘤的人,更是忌諱服用四物湯,所以有經痛的人,建議先就醫,由醫生來調配最適合你的解痛方子,平常少吃油炸等速食、戒菸、適時舒壓、保持心情愉快也可以減少經痛發生。

《醫門法律》提到:「飲食多自能生血,飲食少則血不生。」脾胃如果好,可以把食物消化吸收化成氣血,是最根本的補血方式,所以不妨試試細嚼慢嚥,把食物嚼爛後進入腸胃,也能幫助腸胃吸收。而且口腔附近有多條經絡,如胃經、大腸經、肝經、膽經、脾經、腎經、心經分布,在咀嚼的同時,也同時在按摩這些經絡,促進血液循環並養生,對壓力大的現代人,也是一種舒壓、養生的簡單方法。所以從今天就開始細嚼慢嚥吧!

書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