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長牛年新展望─畜牧處長張經緯】下篇 肉類熟食標產地 雞肉是最後一哩路 擴大公私協力改善遊蕩犬管理困境

熟食雞肉目前仍未強制標示產地,在衛福部尚未強制規範前,畜牧處鼓勵業者自願標示。(圖片提供/養雞協會)

2020年農業面臨武漢肺炎疫情衝擊、氣候變遷缺水危機等挑戰,在農業部門及所有農漁民的共同努力下,臺灣的韌性農業被世界看見。2021年我們將更大步向前行,在農村、漁村、山林、海邊、畜牧、農田果樹間,將注入一股新生的希望;新政策到位,物產豐收、農民收入增加,更多安心優質農產品提供給消費者,臺灣農業扎根永續經營。以農為本的《農傳媒》策劃2021「首長牛年新展望」系列專訪,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及一級首長帶來新春新期許。

豬肉從今年開始,不論是包裝或散裝豬肉,還是餐飲店內的豬肉熟食都必須標示產地,但消費量幾乎都豬肉一樣多的雞肉料理,仍未強制規定標產地,農委會畜牧處長張經緯表示,未來希望提供熟食的餐飲場所也要標示雞肉來源,例如雞排店、鹽酥雞店、便當店等,將持續建請衛福部評估可行性。

入冬後,陽明山擎天崗水牛群大批死亡,成為討論焦點,張經緯表示,如果擎天崗無法營造讓水牛可以活下去的環境,就要回歸動物保護議題,建議把水牛移到比較適合安養的地方,如基於保種,畜試所花蓮種畜繁殖場可以提供必要協助。

問:包裝、散裝、熟食的牛肉及豬肉均須標示產地,就剩雞肉沒有強制標示產地,養雞協會訴求市售雞肉熟食強制標示產地何時能實現?

答:近年國內消費者對白雞肉的喜好度上升,連動國產與進口豬肉需求,但因進口雞肉具價格競爭優勢,國內毛雞飼養業者對進口雞肉量增加趨勢感到憂心,畜牧處為維護產業發展已與衛福部召開數次會議,建請衛福部評估食品容器或外包裝標示雞肉原料產地,直接供應飲食的場所也標示雞肉原料產地的可行性。

衛福部規定生鮮、冷藏、冷凍雞肉應標示原產地,但雞肉以散裝販售比例低,大多以調製雞肉熟食產品直接銷售予消費者使用。(攝影/王志元)

衛福部最新修正實施的「散裝食品標示規定」中,也將生鮮、冷藏、冷凍雞肉納入應標示原產地的名單內,但雞肉以散裝販售比例低,大多以調製雞肉熟食產品直接銷售予消費者使用,對於區隔國產或進口雞肉的效果有限;熟食雞肉目前仍未強制標示產地,在衛福部尚未強制規範前,畜牧處鼓勵業者自願標示,我們還是希望衛福部能考慮規範提供熟食的飲食場所雞肉原料產地要清楚標示。

目前使用白肉雞最多的場域還是團膳、餐飲場所,畜牧處希望提供熟食的餐飲場所也要標示雞肉來源,例如雞排店、鹽酥雞店、便當店等,但衛福部認為應該是肉類產地有食安疑慮時,才會要求標示原料原產地,例如肉類最早被要求標示產地來源的牛肉,當時是因為開放萊牛及狂牛症疫情。

問:雞肉進口量逐年增加,進口白肉雞供應量曾一度超過國產白肉雞,雞肉自給率偏低,是否有糧食安全疑慮?

答:雞肉自給率應將白肉雞、土雞、蛋雞合計,以重量評估,統計106年至108年,雞肉自給率從72%成長至75%,若僅評估白肉雞品項,同期間自給率從60%成長63%,無論雞肉或白肉雞自給率均上升。

109年雞肉進口受到武漢肺炎與匯率等因素影響,價格較往年低,每公斤僅26.8元,106年至108年進口雞肉均價每公斤28.8至30.1元。國內白肉雞的價格高到某個程度後,進口雞肉就會增加,肉品貿易取決於價格,尤其是有進口替代效果的項目,受價格影響會更明顯。

去年白肉雞進口量、國產白肉雞屠宰量均創歷史新高,白肉雞自給率並未受明顯衝擊。(攝影/王志元)

去年白肉雞進口量約達25.2萬公噸,國產白肉雞屠檢集數達2.47億隻,重量推估為37.2萬公噸,均創歷史新高,白肉雞自給率並未受明顯衝擊。

國產雞肉價格波動較進口雞肉明顯,影響下游市場採購,農委會將採取「產銷資訊輔導與精進」、「建立白肉雞翦抗飼養生產指南」、「新興通路拓展與市場區隔」、「建立禽肉追溯與食品安全制度」、「牧場生產自動化(省工化)」等5項策略,提升國產雞肉競爭力。

問:動保團體推動TNVR入法、倡議動保入憲、設立動保警察,畜牧處看法為何?

答:國際間對於有效的人道犬隻族群管理,強調因地制宜,並非單一策略通案適用,TNVR僅為方法之一,法律是對「人」的行為進行管理,捕捉、絕育、回置無犬,是目前儘速控制外面犬隻族群數量的短期技術性作法,不宜訂為長期、常態性的行政機制,且TNVR也無助改善民眾特別關注遊蕩犬衍生的人犬衝突問題。

現行地方政府遊蕩犬族群控制減量工作,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執行人力與資源不足,如果再修正動保法課予縣市政府更多法定職責,反而可能導致縣市基層工作人員難以負荷不斷累增的法定要求,更加重頻繁的離職調動,不利於整體動保工作的執行。

民眾的飼主責任觀念、縣市政府投入動保資源的程度,均存在城鄉差距,地方政府執行犬隻族群管控成效不一的現況,並非修法或立法就可以解決,建議透過更多民間團隊的參與及支持,公私協力,讓全國更多區域能同步進行科學且系統性的犬隻族群管理工作,才能早日改善我國遊蕩犬處境及人犬衝突的困境。

問:擎天崗水牛入冬後大量死亡,如果陽管處決定移置水牛,畜牧處可否提供協助?

答:農委會與陽管處及北市動保處針對擎天崗水牛狀況,一直保持聯繫,水牛是否移置要先依據牛隻的健康狀況判斷,不適合冒然移動,避免牛隻因運輸緊迫而死亡,因此尚需待水牛群生理狀況穩定後,再與陽管處討論後續處理方式,務必讓牛隻得到最妥善的照顧。

如果陽管處認為擎天崗水牛不是他們要保存的人文地景,那就應該回到動物福利本質討論,水牛在擎天崗天然環境下,草料供應不足,也沒有避寒設施及額外的食物來源,無法營造適合水牛生存的環境,甚至為了保護人的安全而去限制水牛的活動範圍,我會建議把水牛移到比較適合牠安養的地方,只要確定生物安全沒問題,我們與畜試所花蓮種畜繁殖場也會提供必要協助,以保種方式照顧擎天崗水牛群。

入冬後,陽明山擎天崗水牛群大批死亡,成為各界關心焦點。(圖片提供/台灣動社)


【延伸閱讀】
【首長牛年新展望─畜牧處長張經緯】上篇 萊豬叩關 養豬產業升級 臺灣豬市占再攻城鞏固自給率
熱血獸醫師的養成之路 張經緯的養動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