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臺灣地區森林總面積達到219萬7千多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60.71%,非常適合推動林下經濟,客家新聞因此推出「與林共森」專題探討林下經濟的發展,林下經濟是一種混農林業,在美國、日本已經行之有年,臺灣過去只允許造林、苗圃使用。 |
天南星科植物為單子葉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少數種類生長在溫帶地區,已知物種約有3,750種,其中包括全世界最小的開花植物:無根萍;和擁有全世界最高無分支花序的植物:巨花魔芋。有些種類的塊莖可以提供食用和藥用,有些是我們常見的觀賞植物。 |
|
長期監測與盤點森林資源是林業經營管理上的重要課題,傳統以地面調查森林資源的方法,對於全面性森林資源調查有其限制。為改善傳統森林調查的限制性,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以六龜試驗林為模型建置調查區,採用空載高光譜以及空載光達等多尺度材料,結合AI機器學習演算法建立自動化偵測、分類特定樹種的模型。 |
手工造紙又往前邁進一步了。林業試驗所將精油微膠囊的技術與手工紙的纖維材料、染料相結合,開發製作香氛手工紙材料包製作技術,於林試所官網中有相關技轉訊息公告。本技術可抄製帶有香氛的手工紙,在體驗手工紙抄紙樂趣的同時享受香氛療癒。 |
![]() |
![]() |
![]() |
||
---|---|---|---|---|
![]()
林試所的臺北植物園臉書粉絲專頁與其他公部門的粉專相比,起始時間算早,是配合2012年底臺北植物園官方網站改版時順勢成立,一直到現在都是由林試所同仁自行經營,至今皆未投放廣告,至2022年2月粉絲人數超過4萬人。 |
![]()
為服務更多元的受眾,臺北植物園於2020年4月16日正式開設@taipeibotanicalgarden的IG帳號,迄今將屆兩年期間共發布超過 400則影像圖文,主要分享臺北植物園當季值得欣賞的植物物種與簡單介紹說明,同時配合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推廣臺灣原生的植物多元價值,以及植物園管理趣事、文化背景與歷史脈絡等科普知識。 |
![]()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出生以前的 事,他將永遠是個小孩子。」 林業試驗所擁有珍貴的百年圖籍文獻。自1896年臺灣總督府殖產部臺北苗圃,歷經總督府殖產局林業試驗場、中央研究所林業部、總督府林業試驗所至1945年臺灣省林業試驗所、1999年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這超過百年的歷史,除了累積豐富的植物、森林與林業的研究文獻與圖譜。 |
![]() 臺灣金絲桃 |
![]() 山棕 |
![]() 廣東薔薇 |
![]() 大葉玉葉金花 |
![]() 紅花月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