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天公疼惜農民 颱風夾縫搶速度 大豆農友復耕拚未來

在九月接連來襲的莫蘭蒂颱風和梅姬颱風,把雲嘉南地區的大豆農,吹得頭暈腦脹,尤其是梅姬颱風,幾乎把所有秋作吹垮,將近兩千公頃的大豆田無一倖免。這一場一場越來越劇烈的颱風,不只令農民欲哭無淚,更讓人擔心明年春、秋兩期,豆農找不到種子可以用。

為了留種、為了求生存,就算走到家門邊的海馬颱風來勢洶洶,部分農民依然打起精神,利用這幾天土壤已經乾燥,重新整地播種。台南農改場副研究員吳昭慧表示,預計大豆復耕比例不高,可能只有三百到四百公頃;豆農謝明拴強調,現在種下的大豆,絕對是以後產業發展的唯一希望。

2016109%e6%97%97%e5%b1%b1%e5%8f%b0%e7%b3%96%e5%9c%b0%e4%b8%8a%e7%a8%ae%e6%af%9b%e8%b1%86%e3%80%82%e5%b7%a6%e9%82%8a%e9%81%a0%e6%96%b9%e7%9a%84%e6%98%af%e6%95%b4%e5%9c%b0%e7%9a%84%e6%9b%b3%e5%bc%95
2016109旗山台糖地上種毛豆。左邊遠方的是整地的曳引機,右邊近處是播種機(攝影/李慧宜)

打斷手骨顛倒勇 復耕農民讓人佩服

梅姬颱風離台後,島嶼還是下了一個多禮拜的雨。天空灰濛濛、地上濕漉漉,農民仰天俯地,靜靜地等待回到田裡工作的那一天。雨再不停,不但人要發霉,時節一過,就算再耕種也不見得適合作物生長。

天晴了幾天。雲嘉南地區的大豆契作主體謝明拴,終於盼到了土壤乾燥的時機,自十月十一日起,全力投入復耕工作。所謂「契作主體」,本身是農民、也是農民的領頭羊,一方面要顧好自己的園子,也要協助整合旗下農民耕種的品項、面積,以便統一與大廠商進行契作。

謝明拴跟十幾個農民合作,這一季秋作共種了四百八十公頃的黃豆與黑豆,可以說是雲嘉南的大豆王,全台的國產大豆面積,這個團隊就佔了四分之一強。只是說,謝明拴所轄的耕種面積大、合作農民多,在面臨天災打擊時,考驗也隨之增加!

謝明拴表示,他之前手上的種子數量,還可以提供兩百五十公頃的復耕面積,不過,願意復耕的農民,大約只有一百五十公頃,所以他就把剩下的種子,都賣給有需要的農民。至於為什麼大多數農民不願意復耕?謝明拴解釋,過去秋作的播種期,主要是集中在八月中到九月中,現在都已經過了十月中,農民當然擔心時節已過,採收期延後遇到寒流而減產,所以紛紛打消復耕念頭。

由於秋作收成品質好,不只是國產大豆產品的原料來源,更是隔年春作、秋作的種源。因此,現在選擇復耕的農民,真的是打斷手骨顛倒勇,他們熬過了兩次颱風的侵犯,又勇於挑戰未來可能出現的寒流低溫。大家都心知肚明,農民的成敗,不僅僅是個人的賺賠,更是決定來年大豆產業有無種源的關鍵!

20161018%e5%b7%a6%e6%98%af%e8%ac%9d%e6%98%8e%e6%8b%b4%e3%80%81%e4%b8%ad%e7%82%ba%e9%99%b3%e7%be%a9%e6%88%90%ef%bc%8c%e5%8f%b3%e6%98%af%e5%90%b3%e6%98%ad%e6%85%a7%e3%80%82%e9%80%99%e4%b8%89%e4%ba%ba
20161018左是謝明拴、中為陳義成,右是吳昭慧。這三人分別是契作主體、豆農和育種家。他們共同撐起國產大豆的一片天(攝影/李慧宜)

正期作少用氮肥 復耕不能不看氮肥臉色

十月十八日的下午,台南農改場副研究員吳昭慧,特地到嘉義太保探視謝明拴和陳義成正在復耕播種的契作豆園。吳昭慧是目前台灣大豆育種的第一把交椅,謝、陳兩人種的黑豆如台南三號、台南五號和台南八號,還有黃豆如台南十號,都是出自她的雙手。

身形嬌小的吳昭慧一下車,農民臉上的笑容,露出了白牙,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農民和育種家之間的革命情感有多麼深厚。育種家窮盡畢生的努力,為的就是希望育成適合當地天候、環境與農民耕種習慣的品種,而農民一季季的耕耘收成和經驗回饋,則成為育種家在研究過程中修正無數次的育種目標。

為了提醒農民復耕的工作重點,吳昭慧一再向農民交代,大豆最適合的成長期已過,施肥必須更靈活、更有彈性。主要是因為正期作,有根瘤菌會幫助固氮,施肥不用太多,尤其是氮肥過重會抑制活菌,也容易使得植株徒長過高,因此倒伏引發後續的病蟲害問題。可是現在,復耕大豆不在正期作期間,未來會面臨日照短、氣溫低的挑戰,株高勢必會比較低,所以氮肥使用特別重要,尤其是基肥最好要加入一號肥,如此才能增加植株的高度與強度。

其次,吳昭慧也強調,正期作的株距平均都在八公分左右,不宜太密,可是為了維持復耕的單位面積產量,建議株距調整到六到七公分。

字字句句的提醒,是研究人員的專業良心。吳昭慧實在不忍,看著農民孤軍奮戰,可以直接到現場陪伴農民,是她身為育種家的堅持。

20161018%e5%98%89%e7%be%a9%e5%a4%aa%e4%bf%9d%e3%80%82%e5%a4%a7%e8%b1%86%e5%a5%91%e4%bd%9c%e4%b8%bb%e9%ab%94%e8%ac%9d%e6%98%8e%e6%8b%b4%e8%88%87%e8%82%b2%e7%a8%ae%e5%ae%b6%e5%90%b3%e6%98%ad%e6%85%a7
20161018嘉義太保。大豆契作主體謝明拴與育種家吳昭慧合影。背後正是剛完成復耕的大豆田(攝影/李慧宜)

綠金毛豆拚了 全看高屏這一局

毛豆是大豆子實七到八分熟的青割果莢,果莢外有一層薄毛,被稱為「毛豆」。過去十年,台灣毛豆佔日本進口市場的比重,一路從29%提高到36%,2015年還衝到44.3%,這一年的外銷之戰打得非常漂亮,創下二十二年來的新高點,產值超過二十四億元。

可是綠金如毛豆,也不敵氣候變遷,短時間內的驟雨、低溫還有挾帶強風豪雨的颱風,是毛豆農民最怕的天敵,這次梅姬颱風橫掃雲嘉南,當地九百多公頃的毛豆田全軍覆沒。

以前雲南嘉的毛豆秋作,大都集中在八月上旬到八月下旬播種,採收期是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中旬,現在要重種毛豆,不但風險大、利潤低,還會影響隔年春天的一期稻作,所以專業豆農和小農,幾乎都不想重種。

全台灣最大的毛豆產區在高屏地區秋作面積將近三千公頃,因為離原本最佳耕種期九月上旬到十月上旬還沒有太遠,所以雙十節前後開始,豆農們一看土壤已經乾燥,就陸續趕工播種。現職高雄農改場旗南分場的分場長周國隆,是毛豆育種的第一號人物,他說,天候造成農民被迫放棄雲嘉南,但是絕對要顧好高屏產地,因為這不只是要守住日本市場,也是要留下隔年的豆種。

九月中以後的颱風和西南氣流,一波波襲向台灣中南部。農民悶在家裡發慌,從擔心、絕望到復耕,在放棄和重新播種之間不斷擺盪,內心折磨難以被外人想像。雖然海馬颱風越來越接近,可是農友們還是非拚不可,從十月初起,雲嘉南的大豆復耕和高屏的毛豆播種,絲毫不敢怠慢。

依照十九號早上的最新氣象預報,海馬颱風往南偏,海上颱風警報機率大降。一得知這個消息,周國隆開心地表示,「好消息!天公伯疼惜農民。」

20161018%e8%a2%ab%e9%a2%b1%e9%a2%a8%e5%90%b9%e6%af%80%e7%9a%84%e5%a4%a7%e8%b1%86%e6%a4%8d%e6%a0%aa%e5%9c%a8%e6%95%b4%e5%9c%b0%e6%99%82%e4%b9%9f%e8%a2%ab%e6%89%93%e5%85%a5%e7%94%b0%e8%a3%a1%ef%bc%8c
20161018被颱風吹毀的大豆植株在整地時也被打入田裡,成為復耕的營養來源。每一次的耕種,都是生生不息的過程(攝影/李慧宜)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