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涉龐大產業鏈 檳榔防制專法難產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檳榔導致口腔癌的人數逐年攀升,根據調查,最小吃檳榔的年紀竟然只有7歲。民間團體盼檳榔能夠納入法規管制,就像菸害防制法一樣。不過「檳榔防制專法」推動長達10多年,仍舊沒有結果。主要是因為,檳榔在台灣有長達30多年的歷史,背後牽動龐大的產業鏈,政府要根除非常難。檳榔農民和攤商說,就算要他們轉作,也沒有完整的輔導補助機制,因此這條產業不可能斷。

真的是不要吃檳榔,口腔癌的風險,一般來講有28倍,檳榔它是一級致癌物,被確認這件事情之前,所謂綠金產業已經形成,現在是很難馬上停得下來的,檳榔農民說:「我們做20多年了,自小大家都賣檳榔,我們就做這種檳榔的。」檳榔農民說:「現在就是都靠這些行業,不然你叫他們做別的,他們也不會做。」記者VS.檳榔農民說,「大哥這樣多少,(很多),有幾把,(有10把吧)。」

被稱為惡魔果實的檳榔,卻是農村重要的經濟來源,我們來到三峽偏遠山區,這裡有80多甲的檳榔園,檳榔農民說:「如果沒有人吃,我們就不割了這樣啊,現在就是有人需要吃啊。」王先生一家三代,都種植檳榔,說到轉作,他坦言,看不到政府政策。王先生說:「重點他就說檳榔不好,這樣而已,你叫他要轉作,轉作看他要怎麼樣補助合適的,你也要讓他們生活啊,不過他們說菸不好,他們還做菸給人吃,那不是同樣意思。」

就算有很多的研究指出,吃檳榔對健康有危害,不過它仍舊是全台第二大的作物,這也意味著,有很多的農民是靠檳榔維生,因此就算要有專法管制,也要顧及他們的權益,檳榔和台灣,有著深厚的歷史糾葛,1996年檳榔達到全盛時期,當年勞動階層,扛起台灣經濟起飛,檳榔不可或缺,全台種植面積高達5萬6千公頃,比兩個台北市還要大,年產值高達130億,直到現在,仍然有4萬3千公頃的檳榔園,這條綠金產業,相當龐大,卻無法可管。

陽光基金會執行長室專案經理莊麗真說:「最小年紀嚼檳榔的人,是在7歲以下,就開始嚼檳榔了,這其實蠻嚴重的事情,檳榔畢竟,雖然食藥署不認它是食品,但是大家都知道,檳榔是被放到嘴巴的,這個食物,比方說檳榔果實本身,跟它的添加物,就是目前沒有在管理它的成份的。」

民間團體推動檳榔危害防制專法,長達數10年,沒有政府的積極介入,困難重重,陽光基金會執行長室專案經理莊麗真,就會遇到蠻大的,各方的歧見跟阻力,因為最現實,可能就還會衝擊的就是說,那產業那邊生計的問題,就是一個很大的一個考慮,事實上政府從2008年,就獎勵農民轉作油樹,咖啡等高經濟作物,但效果有限,陽光基金會執行長室專案經理莊麗真說:「這是台灣歷史的共業,你一下子要把這種,這麼久幾十年,台灣一個綠金產業要讓它轉型,其實真的需要投入時間跟精力的。」

雙和醫院主治醫師陳聰明說:「基本上如果你不吃那些,對我們整個國民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又可以減少這些,我們所謂健保的支出,所以我認為,應該要有專法來好好管理這些。」

檳榔的販售,降低嚼食檳榔的人口跟年齡,這條綠金產業,在台灣深根盤根錯結,既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卻又是健康的萬惡之源,雖然政府不斷宣導檳榔之惡,但沒有實質的政策和輔導介入,要讓它隨著爭議讓時間淘汰,還有好長一段時間。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恐含致癌「偶氮染劑」 將抽驗彩色口罩
「強冷空氣」來襲 下週濕冷別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