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威農產品高值化 挖寶香檬機能性成分

香檬的主產地在高屏,現在已有超過400公頃的面積,絕大部分採契作方式經營。(攝影/陳儷方)

香檬是臺灣原生種植物,食用方法類似檸檬,卻比檸檬含有更多對人體有益的機能性的成分,除了富含維生素C,研究人員從中發現川陳皮素、橘皮素等多甲氧基黃酮類,因此成為農委會輔導農產品高值化所鎖定的農作物之一,農委會科技處長王仕賢表示,農產素材高值化的關鍵在於上下游產業的串連,香檬除了主產物香檬原汁,利用科技加值其他副產品,能賦與農產品更高的價值。

香檬的主產地在高屏,現在已有超過400公頃面積,絕大部分採契作方式經營,永信蔬果合作社與農民契作的面積占比高達99%,因契作收購價格穩定,農民的收益也穩定,每分地香檬收入約20萬元,但香檬要種3年才能開始收成。永信合作社老闆邱永豐說,每位農民種植面積差異大,有人種2公頃,有人種3、4分地,現在想加入契作的農民不少,但合作社不敢一下子契作太大面積,行銷仍是他們比較擔心的問題,期待未來香檬的應用能更加廣泛,推廣農民種植也比較有底氣。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指出,農委會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農作物的品種改良,但近幾年的研發面向新增了讓農產品升級的計劃,生鮮農產品及農產初級加工,對於產值的貢獻有限,因此積極尋找具發展潛力的農作物進一步開發利用,提升農產品的產業等級。

透過產官合作,建構高值化農產素材產業鏈。(攝影/陳儷方)

根據農委會科技處的「建構高值化農產素材開發與產業鏈結服務」計畫,開發各地特色農產素材,成為農產品高質化的輔導對象,除了高雄農改場負責輔導的香檬,還有臺東改良場的胭脂樹、種苗場的可可、高科大的檸檬、靜宜大學的山藥、農試所的仙草及苦茶油等、桃園改良場的黑糖等等,這些特色農產素材的開發都在加速推展中。

以香檬為例,高雄農改場開發並改良香檬汁的加工技術、建立香檬精油萃取利用及脫水乾燥技術,以作為未來開發機能性加工應用的素材。高雄農改場作物改良課課長李穎宏表示,今年的研發目標是濃縮汁的客製化,改良場開發節能低溫的香檬汁濃縮技術,香檬濃縮汁不僅保留機能性成分,還能留下香檬的香氣,如果需要川陳皮素含量多一點,可透過改良場的技術來調整,這種成分可調性的半成品對於廠商而言非常好用,有助於增加香檬的多元應用。

科技處指出,農科院今年度已著手進行香檬的機能性成分動物功效實驗,原料若能成功轉型為保健素材,單價可成長20倍,市場終端產品價值可加值75倍。

濃縮汁加工技術應用於香檬原汁,成分可調的半成品利於客製化,廠商需求可獲滿足。(攝影/陳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