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紅粉撲花(凹葉合歡)和美洲合歡

2010082423:59
 

台中科博館和植物園植物索引

 

再來看二種很容易混淆的植物~紅粉撲花(凹葉合歡)與美洲合歡

其實二種花的花色有差喔~

美洲合歡的花也比紅粉撲花(凹葉合歡)大很多

左:美洲合歡/紅絨球/朱纓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右:紅粉撲花/凹葉合歡/凹葉紅合歡(Calliandra tergemina var. emarginata)

上:美洲合歡          下:紅粉撲花/凹葉合歡

查到的資料有些差異.所以.都po上

學名  Calliandra emarginata (Willd) Benth. 
中名  紅粉撲花 
別名  凹葉紅合歡、凹葉合歡、粉紅合歡 
英名  Powder Puff 
種小名  emarginata 
種命名者  (Willd) Benth.

葉的描述  二回羽狀複葉,具羽片一對,小葉對生各3枚,葉歪長橢圓狀披針形,夜間會閉合,白天再開展。 

花序及花被的描述  頭狀花序,腋生,花冠呈半圓形。花絲細長為鮮紅色絲絨狀,狀似粉撲。 

果實及種子描述  莢果扁平形,成熟時裂開呈捲包狀,赤褐色種子可用於播種。 

http://tpbg.tfri.gov.tw/plants/plants_info.aspx?rid=11

中名-凹葉合歡
學名-Calliandrea emerginata (Humb. & Bonpl.) Benth.
英名-Miniature Powder-puff
科別-豆科(Fabaceae)
亞科-含羞草亞科(Mimosaceae)
屬別-粉撲花屬(Calliandrea)

花期-近全年  旺盛期春季~秋季
果期-秋季~冬季

原產地-墨西哥至瓜地馬拉一帶  台灣於1969年始引進栽培

半落葉灌木  株高可達3公尺  分枝多

http://blog.xuite.net/e2202778/boaboa/19783262

形態特徵:灌木。二回羽狀複葉,羽片一對;每羽片小葉3對,小葉長橢圓 形或倒卵形,長4∼4.5㎝,先端銳形,鈍或凹頭。
花艷紅色,10∼25朵集成頭狀花序;雄蕊多數,花絲伸長,鮮紅色。
莢果闊線形,長5∼7㎝。
 

9月中旬拍的

頭狀花序,腋生,每一朵粉撲由多朵小花 細長的花絲聚合成束。
花冠呈半圓形,雄蕊花絲細長,為鮮紅色絲絨狀,酷似粉撲。

二回羽狀複葉,具羽片一對,小葉對生各3枚

上:紅粉撲花/凹葉合歡          下:美洲合歡

葉形方面.也很好分辨二者     美洲合歡的小葉有很多對

‧中文名稱: 美洲合歡                 
‧英文名稱: Red Powder-puff、 Red-headed Calliandra
‧學   名: 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Hassk.
‧科   名: 豆科(Fabaceae)粉撲花屬(Calliandra)
‧別   名: 紅合歡、紅絨球、朱櫻花、粉撲花
‧原產地: 巴西、模里西斯。現廣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臺灣於1910年間引進。
 
‧莖: 落葉灌木,樹幹直立,具有多數分枝,小枝上節間常長短交互生長。
‧葉: 二回偶數羽狀複葉,小葉 7~10 對,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略呈鐮刀狀,
由基部往先端逐漸增大,先端銳尖,基部鈍而歪,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顏色較淡,近似無柄,老時光滑無毛;
托葉直立,卵狀鐮刀形,殘存,直到落葉時始脫落。
午後三、四點起,羽葉常自然閉合。

‧花: 花多數,常十數枚聚合而成頭狀花序,略成血紅色;
頭狀花序單生、腋生,頭狀花序梗長 1.2~3.5 公分,稀疏生長褐色毛絨;
花萼鐘形,先端 5 齒裂,花冠長筒形,先端 5 裂,裂片橢圓形,先端鈍;
雄蕊筒挺出於花冠外許多,花絲離生部份全部呈血紅色,長 2.4~2.8 公分。
蕊,花期為夏至秋季。

‧果: 長條扁平莢果。長  6~12 公分,寬 0.8~1.3 公分,暗褐色,有光澤。

栽培品種中,具白花之白絨球(cv."White Powderpuff")偶可見之。

以上資料來自~后中網頁

美洲合歡--含羞草科,美洲合歡屬。
株高 1-2 公尺,枝葉擴展,小枝圓柱形,褐色,粗糙。
2 回羽狀複葉,互生,羽片 1 對,長 8-13 公分;小葉對生,4-10 對,歪長橢圓狀披針形,中上部的小葉較大,下部較小,全緣,
先端鈍而具小尖頭,基部鈍歪,紙質,葉面平滑,葉背被絨毛,夜間閉合;
葉脈僅中肋及 1 長縱走脈明顯;總葉柄長 1-2.5 公分,小葉柄長約 0.1 公分;
托葉卵狀披針形,長 0.5-2 公分,宿存。

頭狀花序,腋生,直徑 5-8 公分,有花 25-40 朵;總花梗長 1-3.5 公分;花萼鐘狀,長 0.1-0.2 公分,綠色,5 齒裂;
花冠管長 0.3-0.5 公分,淡紫紅色,頂端具 5 裂片,裂片反折,長約 0.3 公分,無毛;
雄蕊突露於花冠外,非常顯著,雄蕊管長約 0.6 公分,白色,管口內有鑽狀附屬體,上部花絲長約 2 公分,緋紅色,離生。

莢果線狀倒披針形,長 6-11 公分,寬 0.5-1.3 公分,暗棕色,基部縊縮狹窄,邊緣加厚,
成熟時由頂部至基部沿縫線開裂,果瓣外反呈半圓形;
種子 5-6 顆,長圓形,壓扁,棕色,種皮硬,具馬蹄形痕。花期春至秋季。

美洲合歡屬(Calliandra)又稱朱纓花屬或粉撲花屬,約 200 種,
分布於美洲、西非、印度至巴基斯坦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典型特徵為形似粉撲的頭狀花序,

常見品種及其辨識重點如下:美洲合歡(C. haematocephala)原產巴西、玻利維亞、模里西斯,西元 1910 年引進台灣

園藝栽培種稱白絨球(C. haematocephala cv. 'White Powderpuff'),花絲白色。

豔紅合歡(C. eriophylla)原產北美洲、墨西哥,西元 1998 年引進台灣,
株高 1-2 公尺,小葉 30-40 對,線形,長約 1 公分,寬 0.1-0.2 公分,花序直徑 3-5 公分,
花絲下部白色,上部紫紅色,花期春末至秋季,日間開花。

粉撲花(C. surinamensis)原產蘇利南島,西元 1950 年引進台灣,株高 2-4 公尺,小葉 7-12 對,
歪披針形,長 1.2-1.8 公分,寬約 0.4 公分,花序直徑約 3 公分,花絲下部白色,上部粉紅色,
花期夏季,夜間開花。

紅粉撲花(C. emarginata)原產墨西哥,西元 1969 年引進台灣,株高 1-2 公尺,
小葉多 1 對半,歪橢圓形,長 2-5 公分,寬 1-3 公分,花序直徑 3-4 公分,
花絲深紅色,花期夏至秋季,上午開花,午後呈凋謝狀。

其中,植株最高大、樹冠最開展且生長最迅速的是粉撲花,小葉 7-12 對,歪披針形,

花絲下部白色,上部粉紅色,於傍晚開始綻放,夜間盛開,至清晨漸萎縮聚合,因花朵不耐強烈日光直射,日間呈凋謝狀態。

紅粉撲花的花形和花期與粉撲花相近,但小葉僅 1 對半,每 2 回羽狀複葉有小葉 6 枚,歪橢圓形,明顯寬大,花絲為深紅色。

豔紅合歡的花絲色彩雖類似粉撲花,但花朵是白天綻放,線形小葉達 30-40 對,明顯細小。

美洲合歡與紅粉撲花的花絲雖都為紅色,但花序大小有異,美洲合歡之花序直徑 5-8 公分,是大紅球,
紅粉撲花之花序直徑僅 3-4 公分,較小巧玲瓏,

且美洲合歡於日間開花,紅粉撲花則於早上日出後盛開,午後即萎縮凋謝。

此類植物花期極長,花朵嬌豔柔美,非常適合庭園美化,除粉撲花外,其餘亦適合大型盆栽。

http://www.mrflora.com/bt_hehuan_haematocephala.htm

12月份和1月份拍的美洲合歡

蜜蜂也來採蜜



美洲合歡花枯萎時.就變醜了

美洲合歡似乎比較多地方有栽種

而紅粉撲花(凹葉合歡).我只在台中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