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075304.jpg
非洲鳳仙花Impatiens walleriana)。除了色彩多樣化之外,花朵後方拖著一根長長的「」,是它最典型的特徵。


是說這個端午節在家讀沈競辰所著的「花與授粉的觀察事典」,裡頭講到非洲鳳仙花Impatiens walleriana)是觀察授粉的好材料,也秀了不少精采的照片。突然想到,我在陽台栽種非洲鳳仙花的「歷史」也不算短了,不過似乎一直很忽略它。總覺得它不用太過照顧,就可自生的很好,所以陽台的角落一隅是它被擺放的地方,也是長期被我忽略的地方。


有時候某些事情總是這樣起頭的,忽略過久的花兒一旦被提起,就也想來好好觀察它們一下,如果可以的話,當然就在部落格上作個紀錄,雖然我已經有很多想寫的花草題材不斷被延滯,到後來都可能會忘了。


非洲鳳仙花基本的介紹是:它是鳳仙花科鳳仙花屬的多年生草本,並非台灣原生植物,而是在1966年從非洲贊稷巴地區引進的栽培種,只不過拓展領域的能力甚強,在台灣野地業已經常可見,甚至被列為全球入侵性甚強的物種之一。


它的花瓣5,左右對稱,有單瓣或重瓣,花朵後方有一根長長的尾巴,一般稱之為「」,這是由花朵下方萼片延長而生的特化構造,在花距裡面含有蜜腺所生的蜜汁,可吸引具有細長口器的蝴蝶、熊蜂等昆蟲前來採蜜(所以口器不夠長的昆蟲就會被阻擋在外...)。它的葉互生,卵狀披針形至長橢圓形,細鋸齒緣。果實為綠色蒴果,成熟後極易迸裂,一遭外力碰觸,果皮便急遽收縮,將其內的種子彈射出去。所以其拉丁文的屬名「Impatiens」即有「無法忍耐」的含意。  


 
1303075301.jpg
土城山中湖到文筆山的步道兩側,有非常穩定的野生非洲鳳仙花族群。



1303075300.jpg

 

 

以上這些無味的介紹,我想大家很快就會忘記(哈),也好像還沒有進入正題....。說到我家陽台現在的非洲鳳仙花,是兩年前在土城山中湖往文筆山的步道路旁所採的種子所播種的,當時栽培它們真是很「隨意」的,但它們竟也充分發揮生命的堅韌力,雖不算花開繁茂,倒也身強力壯,一路頭好壯壯到現在。


 
1303075303.jpg

 

好了,真的要進入正題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非洲鳳仙花的性別,以前就聽過它會變男變女變變變,但一直沒有好好仔細觀察。這回劍及履及,就來貼近觀察幾番。不過為了避免大家誤會非洲鳳仙花會「變性」,我還是要先簡介在前。非洲鳳仙花並不是單性花(就是有雄花或雌花之分),而是標準的兩性花(雌雄兼具),之所以會變男變女,其實是說它的花朵開放有分雄花期雌花期。在雄花期的時候,雄蕊先成熟,花藥會向下開展,剛好是位在花距開口處的上方,這時長口器的蝴蝶、雄蜂等昆蟲為了吸到長長花距內的花蜜,就必須把頭不斷伸進開口處,其頭部或身軀就會接觸到上方的花藥,而帶走花粉。


當花粉釋放完畢後,雄蕊筒就會脫落,露出被雄蕊筒包圍的雌蕊,而進入雌花期。當蝴蝶、雄蜂等昆蟲從別的非洲鳳仙花那兒帶著花粉來採蜜,其頭部、身軀所攜帶的花粉,將會接觸到雌蕊的柱頭,而完成授粉的工作。


非洲鳳仙花這樣的開花機制,其目的乃是要避免「自花授粉」,也就是不要讓同一朵花的花粉傳至其柱頭而完成授粉。自花授粉的結果,可能會造成後代變異性較少,而無法持續改變以適應環境,倘若環境改變時,其後代生存機會將會較差。所以非洲鳳仙花的雄蕊先開,雌蕊待雄蕊脫落後再開,將可盡量避免自花授粉的情形發生。


接下來,就來觀察雄花期和雌花期的模樣吧。


 
1303075305.jpg
這是雄花期的模樣。它的雄蕊有5,但雄蕊的花絲均癒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肥短的筒狀,一般稱之為「單體雄蕊」。它的花藥均朝下,花藥下方的白斑算是一種「蜜標」,引導蝴蝶、雄蜂等昆蟲前來採蜜,順著白斑往內的缺口就是長長的花距,其內具有甜甜的花蜜。由於昆蟲採蜜時,勢必會把頭往前伸(長口器就會伸入花距內),其頭部就會碰觸到花藥上的花粉,而把花粉給帶走。


 
1303075306.jpg
這是雌花期的模樣。花粉釋放完畢後,雄花期結束,就進入雌花期,這時肥短筒狀的雄蕊就會自然脫落,原先被雄蕊包圍住的雌蕊就會露出。當帶著別朵花兒的花粉的昆蟲前來採蜜時,其頭部所帶的花粉就會接觸到雌蕊,而完成非洲鳳仙花的授粉。照片中可見雌蕊的子房是綠色的,之後子房會逐漸膨脹成為綠色的果實(蒴果)。

 


非洲鳳仙花為了避免自花授粉,設計出如此精巧的機制,不得不令人讚嘆。如果你家剛好也有栽植非洲鳳仙花,抽個空去觀察一下,將會發現一株非洲鳳仙花上的眾多花兒同時在進行變男變女的遊戲,其實也是蠻有趣的。


順帶一提,非洲鳳仙花的花色眾多,有紅有白,有桃紅(粉紅)也有橘、紫帶紅,甚至也有各色與白色相參的混色品種,不過唯獨欠缺黃色....


 
1303075302.jpg
非洲鳳仙花的花色繁多,像是個色彩大師。不過雖說它全年均能開花,但以秋至春的時節花開的較為燦爛。溽暑的夏日非常不適合它的生長,可要注意如何讓它越夏。

 

台灣有三種非常珍貴的鳳仙花屬植物,分別是黃花鳳仙花I. tayemonii)、紫花鳳仙花I. uniflora)及棣慕華鳳仙花I. devolii),均是台灣特有種,要瞧見它們並不容易,必須要到中高海拔的山區才有可能。至於平野常見的鳳仙花屬植物,除了非洲鳳仙花之外,還有原產於印度、馬來西來和中國南部的鳳仙花I. balsamina)。鳳仙花引進台灣栽培的時間比非洲鳳仙花早上許多,大約是在西元1660年間(明鄭時期)就已經引進,迄今已有三百年以上的歷史了。中國古人文章中所提到的鳳仙花(別名指甲花、金鳳、全喙、菊婢等等),指的就是這種鳳仙花,與非洲鳳仙花並不相同,可不要搞混了(在中國,非洲鳳仙花是被稱作「蘇丹鳳仙花」)。


 

延伸閱讀:台灣的鳳仙花概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tterfl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