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改場--花改場推IPM留好種,原鄉火蔥產量優
火蔥的滋味,正如其名,吃進嘴裡時那火熱的痛快感,讓它成為原住民餐桌上獨特的佳餚。也由於它又嗆又辛辣,在部落族人的生活經驗中,一般認為吃火蔥比較不會感冒,近年來,由於防疫期間緣故,火蔥價格節節攀升,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然而,在月眉種植火蔥的農友卻開始發現,火蔥似乎沒有過去那麼好種了,有些田區植株出現葉部提早枯黃現象,嚴重影響產量。因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改場),為協助部落農友解決火蔥葉枯問題,將這個國內缺乏相關資料的作物從頭調查起,找出病因,經過兩年的研究,花改場於112年1月11日於月眉部落陳志明農友田區辦理「火蔥病蟲害整合性管理(IPM)示範觀摩會」,現場交流互動踴躍,部落農友及與會貴賓都相當肯定成果。
觀摩會由花改場杜麗華場長主持,表示火蔥是該場原民研究計劃「找回原力-原鄉生態永續新農業核心技術研發與擴散」中相當重要的亮點作物,該原民計劃著重在以農業科研力量來解決原鄉產業的關鍵困境,來協助部落農業提升。而農糧署東區分署余宣穎專員則說明農委會對於原鄉農業的輔導措施。壽豐鄉農會黃啟祥總幹事也到場支持,期望農會一起與該場共同努力讓產業再升級。花改場植保研究室主持人蔡依真副研究員向大家報告火蔥在國內欠缺相關資訊及核准用藥,經過該場診斷鑑定及投入研究,已記錄火蔥關鍵害物及為農友釐清造成葉枯之病因為炭疽病,並研發友善耕作適用之防治資材與應用技術,有助增產3成。此外,在病蟲害監測調查期間,也發現火蔥種球感染植物病毒比率高,可能造成植株弱化,故長遠來看,建立健康種苗為未來仍須努力的目標。
根據花改場與大專院校共同合作試驗的初步成果,顯示火蔥具有抗發炎和良好的免疫調節效果,有潛力成為新興的機能性作物。而火蔥產業要如何繼續走下去,尚有賴農友管理技術的與時俱進,導入健康種苗思維,應用新資材或新技術,以提高自身在氣候變遷下的抗風險能力。在花改場與在地農會等輔導單位和部落農友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伴隨族人一起成長的故鄉的火蔥,未來能繼續蓬勃發展。若農民對該場推廣之技術細節及病蟲害防治方面有疑問,可洽詢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作物環境課植物保護研究室,電話03-8521108轉3600或病蟲害防治服務專線03-8535915,將竭誠為民服務。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根菜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根菜類 > 根菜類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根菜類 > 根菜類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根菜類 > 根菜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根菜類 > 根菜類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根菜類 > 根菜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 蔬菜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 花蓮區農情月刊--林志忠老師來場分享 小米生物文化保存與復育推廣經驗與心得--02112/03/24
- 花蓮區農情月刊--林志忠老師來場分享 小米生物文化保存與復育推廣經驗與心得--01112/03/24
- 在地小米異地保存,繁殖精選返還部落112/03/16
- 番茄重要病蟲害種類及其防治介紹112/03/06
- 花蓮區農情月刊--本場建立馬鈴薯無病毒種苗圃 供應地區有機農友112/02/18
- 花蓮區農情月刊--國內火蔥研究先驅 本場建立火蔥病蟲害整合性管理技術(IPM)嘉惠轄區部落及農友--02112/02/18
- 花蓮區農情月刊--國內火蔥研究先驅 本場建立火蔥病蟲害整合性管理技術(IPM)嘉惠轄區部落及農友--01112/02/18
- 番茄病害現蹤 請農友加強注意防治112/01/17
- 洋蔥苗定植期 病害提早防治降低損失112/01/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因應極端氣候 本場朝作物智慧生長系統邁進 建立青蔥甜菜夜蛾與天氣因子模型,及氣候預測結合有機大豆農務建議--0211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