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稻米生產如何減碳?加工碾米也有機會
作者:吳以健
公佈日期:112 年 01 月 19 日
文圖/ 吳以健
為達到臺灣農業2040 年淨零碳排,農林漁畜業都積極進行現況盤點與擬定減排計畫,其中,稻米是臺灣年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年產量約150 萬公噸,因此稻米產品「生命周期」的減排,顯得格外重要。除了改變栽培管理以減降田間栽培階段的碳排之外,稻米生命周期的另一「熱點」( 碳排較高的階段) 是收穫後加工調製階段,而此階段又以烘乾作業消耗最多能源,而能源的耗用,包括燃油與用電,都造成直接或間接的碳排放。
傳統碾米廠的烘乾作業,使用燃油或電力的烘乾爐,生產每公噸的乾穀,需耗用20 公升的柴油,而每公升柴油耗用為3.34 公斤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排。為降低烘乾作業的能源依賴,可採用粗糠爐進行,粗糠即是稻殼,稻殼是稻米生產的生質副產物,而生質物的燃燒並不計入碳排,亦即使用粗糠作為燃料的烘乾爐,可取代傳統烘乾的燃油,就年產量1 萬公噸的碾米廠而言,每年可節約20 萬公升的柴油,換算至少可減碳650 公噸以上的二氧化碳當量。
人類各種產業都會帶來直接或間接的碳排放,唯有在每個產業鏈的排放「熱點」階段進行調整,逐步邁向低碳、永續的環境親和生產。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71期-------------新進人員介紹112/03/17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71期-------------本場榮譽榜112/03/17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71期-------------茶花好時節,買盆茶花好過年-2112/03/17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71期-------------茶花好時節,買盆茶花好過年-1112/03/17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71期-------------水稻全身都是寶112/03/17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71期-------------「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導入校園 有效提升師生食農教育知識及應用技能-2112/03/17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71期-------------「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導入校園 有效提升師生食農教育知識及應用技能-1112/03/17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71期-------------農產加值打樣中心滿周歲 在地特色農產加工品大集合112/03/17
- 洋香瓜果腐病菌之特性與其對藥劑之感受性112/03/17
- 農業中小微型業者導入數位工具使用之探討112/03/17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