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紅龍果早春燈照產期調節搭配地面鋪設袋裝有機質肥料 提高花苞形成技術介紹
作者:陳盟松
公佈日期:111 年 12 月 21 日
文圖/ 陳盟松
中部地區紅龍果種植面積為1,120 公頃,約占全國種植面積的40%,是臺灣紅龍果的重要產區。在10 月至隔年4 月非主要產季期間進行夜間燈照的產期調節模式,是農民提高紅龍果產值的重要栽培模式。但隨著氣候變遷及極端天氣影響,在春季產期調節2-4 月間常遇到寒流與低溫,進而影響紅龍果提早產調時的花苞形成量。由於紅龍果花苞形成時,環境溫度若低於18℃,即使日長大於12 小時以上也不利於花苞產生,因此為解決春季產期調節2-4 月間無法預期的低溫影響,故採用袋裝有機質肥料於紅龍果產期調節燈照處理期間,利用地表覆蓋模式,將其鋪設在紅龍果根域附近,維持根域地表溫度與相對濕度,以促進紅龍果花苞的形成量。
經111 年年初試驗,大紅種紅龍果在春季進行夜間燈照產期調節搭配地面鋪設袋裝有機質肥料處理後,在3 月11 日出現第一批花苞,以地面鋪設袋裝有機質肥料處理組來花率為2.91%,高於對照組的1.49%。由地面溫度變化觀察,當地面鋪設袋裝有機質肥料時,可有效維持土壤表面溫度在20℃以上,而無鋪設者當冷氣團來襲時,平均地表溫度會降至15℃以下,顯示紅龍果在冬春進行夜間燈照產期調節時,同時搭配地面鋪設袋裝有機質肥料,藉由地面覆蓋維持地表溫度與相對濕度,有助於花苞的形成,可提高春季產調果的產量。因此,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紅龍果進行冬春產期調節期間搭配地面鋪設袋裝有機質肥料的簡易做法,可以維持根域周邊的地表溫度與相對濕度,而有利於紅龍果花苞形成。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應用微生物製劑提升洋桔梗生產及切花品質之研究112/05/29
- 療育庭園營造實務與效益-以花壇綠色照顧站為例112/05/29
- 國產與進口切花菊品質及商用保鮮劑效用之比較112/05/29
- 不同鉀肥處理對設施小果番茄生育及品質之影響112/05/29
- 中部地區農產品加值打樣推廣概況與初級加工場設置關鍵因素探討112/05/29
- 木黴菌應用於茭白筍農業循環栽培之效果評估112/05/29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159期)112/05/29
- 番石榴長程低溫貯運之病害介紹112/05/29
- 堆肥帶來的驚喜~獨角仙112/05/29
- 「穀物去殼篩選機結構」榮獲111 年國家發明創作獎- 創作獎金牌112/05/29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