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專訊--台灣原味—原住民野菜營養又多樣--03
作者:游之穎
公佈日期:110 年 12 月 21 日
野菜種類型態多樣,各有風味。食用方式也很多元,可以煮湯、清燙、炒食、生菜、包水餃等。無太特殊味道的野菜,如野莧、昭和草、紫背草、豆瓣菜、龍葵等,簡單料理清燙、炒食或煮湯都可口,也是野菜火鍋常見主角。如有明顯苦澀味,則可清燙後料理,或是煎蛋降低苦澀味,或是直接煮成苦茶,如兔兒菜。細葉碎米薺為十字花科,含硫配糖體有著芥末般的特殊風味,但經加熱特殊風味即消逝,所以原住民常當生菜直接食用或沾醬油食用。纖維較豐富的糯米糰則適合包野菜水餃。實地訪查阿美族常用的野菜料理方式以煮湯為主,常摘取多種野菜一起煮成一鍋湯共享,八菜一湯、十菜一湯不是問題,將8種或10種野菜煮成一鍋鮮美的野菜湯,花蓮市集裡也可以買到搭配好的野菜湯組合包,味道鮮美可口。少樣多樣化的採集與利用方式,讓農田生態較易維持平衡,人體養分攝取也較均衡。
野菜的角色與重要性
在一般人眼中野菜或許就像野草般不起眼,也不容易成為農業上的重要經濟作物。但野菜所扮演的角色與重要性卻是不可忽視的,綜合多篇研究歸納野菜的角色與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1.傳統文化知識。
2.民俗保健應用,醫食同源概念。
3.營養價值高,微量營養素豐富。
4.緩解飢餓與營養不良。
5.增加農業生物多樣性。
6.提升對病蟲害的緩衝能力。
7.對土壤的覆蓋與保護。
8.對抗氣候逆境。
9.增加食物多樣性。
10.提升食物安全性。
11.增加額外收益。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蔬菜作物-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村經濟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營養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農業資訊
延伸閱讀
- 清淨蠶量產技術之開發及應用111/05/19
- 無人飛行載具 (UAV) 應用於高接梨生產體系111/05/19
- 有機生產模式對茭白筍田節肢動物組成之影響111/05/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花蓮食農博覽會 農業原來好好玩!111/04/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農業淨零碳排量起來 本場邀請東華大學張世杰教授,分享生態系碳通量研究及量測並進行水田種植滿江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預備試驗111/04/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宜蘭縣各級農會三首長來訪 本場展現研發成果111/04/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陳駿季副主委視察有機農業研究中心 指示本場以全方位整合方案 引領有機產業發展、完成2040淨零目標111/04/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恭賀 本場榮獲第二屆永續善農獎 從農民的需要,看見我們的責任111/04/25
- 花改場--花蓮場111年度農民學院訓練4月6日開始線上報名!111/04/25
- 花改場--萬物伊始 早收文旦開始11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