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台灣原味—原住民野菜營養又多樣--01
前言
台灣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與多元的原住民族,花蓮更是有吃草民族之稱的阿美族主要分布區域。傳統原住民族與當地植物經過長時間的共同生活,從經驗的累積與傳承中,瞭解植物的特性與應用的知識,逐漸形成傳統文化的生活智慧。走進花蓮傳統市場或是部落市集,甚至公路沿途即可看到最新鮮的當令野菜食材,三、四月沿途販售箭竹筍,七、八月則是一顆顆黃橙橙的木鱉果和麵包果。花蓮東大門夜市也有許多原住民料理風味餐,擺著各式各樣其他地區不常見到的原住民料理食材,如黃藤心、木鱉果、車輪茄等。有句話説「一個阿美族勝過三部割草機」,對阿美族來説,田間雜草可能很少是沒有用途的,許多農民認為是惱人的雜草,像是野莧、刺莧、鵝兒腸、龍葵等,可都是美味野菜呢!看過幾次阿美族婦女邊拔草邊準備晚餐食材,將剛從有機玉米田採集的野草(野莧、鵝兒腸、龍葵)直接在田邊煮起野菜火鍋,真是新鮮度爆棚,即使下雨依然興致不減,好不快活啊!令人心生羨慕。
原住民野菜種類豐富多樣
花蓮地區原住民族食用的野菜種類繁多,原住民野菜定義困難,有部分屬於原生植物,如鵝兒腸、紫背草、水芹菜、糯米糰等,有些為早期引入經長時間野外歸化,如昭和草、野莧等,亦有些是經過當地農民馴化種植的種類,如葛鬱金、藤喬、小洋蔥等,最重要的是已經融入當地的飲食文化。
有些野菜季節性明顯,如箭筍產季集中在春天,麵包果則是夏季限定,有些雖有季節變化,但幾乎周年都可以看到,如山蘇、龍葵等。若依蔬菜產季分類,涼季通常是多種葉菜類的盛產季節,如鵝兒腸、細葉碎米薺、葶藶、水芹菜等;暖季則為果菜類的產季,如木鱉果、麵包果、山苦瓜、秋葵等;周年可生產的嫩莖類或採收嫩莖葉種類,如黃藤心、山蘇、糯米糰、龍葵、葛仙米藻等。有些野菜具有明顯季節限定,如春季的構樹雄花序、夏季的麵包果等,有些則周年可見,如光果龍葵、山蘇等。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蔬菜作物-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村經濟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 食品營養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農業資訊
相關檔案下載
- 清淨蠶量產技術之開發及應用111/05/19
- 無人飛行載具 (UAV) 應用於高接梨生產體系111/05/19
- 有機生產模式對茭白筍田節肢動物組成之影響111/05/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花蓮食農博覽會 農業原來好好玩!111/04/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農業淨零碳排量起來 本場邀請東華大學張世杰教授,分享生態系碳通量研究及量測並進行水田種植滿江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預備試驗111/04/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宜蘭縣各級農會三首長來訪 本場展現研發成果111/04/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陳駿季副主委視察有機農業研究中心 指示本場以全方位整合方案 引領有機產業發展、完成2040淨零目標111/04/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恭賀 本場榮獲第二屆永續善農獎 從農民的需要,看見我們的責任111/04/25
- 花改場--花蓮場111年度農民學院訓練4月6日開始線上報名!111/04/25
- 花改場--萬物伊始 早收文旦開始11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