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為世界上重要花卉,與人類的歷史、文化及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玫瑰在人類生活應用上也有包括切花、盆栽、苗木、茶飲、精油淬取等不同應用功能,若依玫瑰周徑大小,可分為大花系統、中花系統、小花系統、蔓性系統等類別,其中迷你玫瑰就是屬於小花系統,花朵較小,一般品種花徑約3公分左右,每一開花枝可開三到數十朵小花。植株矮小,約30~60公分高,葉片也小,適合作盆栽栽培,亦有植株較高大的小花品種,則也可供作切花使用,但花枝仍短,需有特殊花藝設計來應用。
栽培方式
玫瑰喜好富有機質的砂質壤土,栽培環境必需陽光充足,排水良好。酸鹼值為6.0左右。玫瑰定植時絕不可深植,戶外因日照強度太強,會出現枝條粗、節間短、刺多,品質差的現象,所以應適度遮蔭。玫瑰栽培需要大量的有機質肥料,種植前,需要添加大量有機質作為基肥。迷你玫瑰若枝葉太過繁密,也要做疏密剪,以保持通風,可降低病蟲害的發生。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中、高海拔山區,另外彭佳嶼、龜山島、澎湖、蘭嶼、金門和馬祖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草原和都市綠地等處活動,飛行快速敏捷,雄蝶常至山丘或山峰頂作領域占有,成蟲會訪花吸蜜,本種是典型草原性蝴蝶,在山區或都市中的大片綠地,只要有開闊的草地,就有機會看到牠們,在臺灣與本種近似的是綠豹蛺蝶,但其後翅腹面具綠色紋,本種並沒有,所以在辨識上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菫菜科的小菫菜、喜岩菫菜、箭葉菫菜、臺北菫菜和如意草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植物體上或附近物體,卵呈黃色圓錐狀,上具幾何形凹陷,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身上布滿棘刺,終齡幼蟲於寄主附近的固定物上化蛹,蛹為懸蛹,外觀是黑褐色,上有尖銳突起。
體縱扁而頭部寬闊,兩眼位置偏向上位;體多呈灰黑色至深灰色,全身與各鰭則密布白色圓點。背鰭硬棘數2,軟條數7-8;臀鰭硬棘數1,軟條數4-5。
分布區域
南美洲委內瑞拉境內之奧利諾科河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