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纏繞性藤蔓草本; 莖:莖長可達10餘公尺,具2-5稜,含乳汁,具狹翼,全株被絨毛,紫紅色。 葉:單葉,互生,三角狀卵形或卵形,長5-15公分,寬3-12公分,先端漸尖 形,基部心形,柄長3-7公分;單生或排成聚繖狀,腋生;萼片5,卵形至 橢圓狀卵形,外面2片較內面3片大,被柔毛。 花:花冠白色,漏斗形,5淺裂;雄蕊5枚,花絲線形;花期11月至隔年5月。 果:蒴果紫褐色,扁球形,被宿存萼所包被,成熟後轉為棕褐色,內含4粒種 子。 種子:種子黑色,近球形。
栽培方式
盒果藤屬陽性植物,植株生育強勢,喜日照良好且乾燥地區,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但耐熱、耐旱、耐貧瘠及超耐風,可栽植於濱海地區。植株根部不耐淹水,栽培介質較偏好通氣性良好之砂質土。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基隆嶼、龜山島和綠島也有記錄,馬祖則產有不同亞種。 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和海岸林等活動,飛行緩慢優雅,成蟲會訪花吸蜜,雄蝶會至溼地吸水。在臺灣與本種近似 的是大絹斑蝶,但其腹部是黑褐色,本種腹部則是紅褐色,兩者區分容易,在辨識上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北部以幼蟲越冬。單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僅有夾竹桃科的絨毛芙蓉蘭 ,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背,卵呈白色砲彈形,表面有淺凹陷和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身上有兩對肉質 長突起,終齡幼蟲於寄主或附近植物上化蛹,蛹為懸蛹,蛹體粗短,外觀為翠綠色。
身體側扁且體高明顯,外觀似呈菱形,吻部短而鈍,且口小位於前端。體色因魚體大小、性別、成熟狀態及季節而不同;幼魚及雌魚背鰭上有明顯黑斑,成熟雄魚體色艷麗,吻端有追星,且體型相對較大,進入生殖成熟階段背腹部泛黑而眼鮮紅,雌魚則體色樸素,於臀鰭前方基部延伸細長之產卵管。
分布區域
亞洲東部;北起俄羅斯,南至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