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鶴花屬名由anthos(花)及oura(尾巴)所組成,指其肉穗花序貌似尾巴,火鶴花真正的花很小,觀賞的部位是其"佛焰花苞",鮮艷奪目,像一隻伸展的紅色手掌,大陸稱之為"紅掌",掌心豎起一條彎彎的金黃色圓柱狀為"肉穗花序",花語是“熱烈、豪放、歡樂”的象徵,在臺灣因火鶴花相當喜氣且花期持久,有盆花、切花等品種,花色及花型也相當豐富,很受歡迎。
栽培方式
生長最好的溫度條件是日溫在25-32℃,夜溫21-24℃的環境下,當溫度超過35℃時,會造成葉燒、苞片褪色並降低花朵壽命。火鶴花在18℃以下即會引起寒害,苞片變型。溫度高於30℃或低於15℃的溫度逆境下都有可能造成火鶴花消蕾。火鶴花忌強光,光線過強會發生"日燒"現象而使葉片白化。光度不足則葉柄徒長,且不易開花或少開花。
本種在臺灣地區目前僅在離島蘭嶼有分佈。成蟲喜歡於海岸林較明亮的樹冠和林緣處活動,飛行活潑敏捷,會訪花吸蜜, 雄蝶會到溼地吸水,季節型明顯,高溫期個體腹面斑紋鮮明,雌蝶低溫期個體翅背面藍、白色斑紋擴大,在產地與本種 近似的是青珈波灰蝶,其雄蝶背面呈淺藍色,本種雄蝶背面呈紫色,腹面和雌蝶非常相似,在辨識上並不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豆科的水黃皮和白木蘇,取食花或花苞,雌蝶將卵單 產於寄主植物的花苞間隙並以膠狀物質封合,卵呈扁平狀,幼蟲齡期共分為四齡,終齡幼蟲淺綠或橄欖色,於寄主附近的落 葉堆化蛹,蛹為縊蛹,外觀為黃褐色,上有暗褐色斑點。
害蟲學名:Paracoccus marginatus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長豇豆
作物學名:Vigna unguiculata subsp. Sesquipedalis
作物科別:豆科
體幹明顯延長呈繩狀,體表光滑且為灰綠至橄欖綠色,腹部則為褐黃或粉橘色;具鼻管,胸鰭基部具明顯黑斑。背鰭硬棘數7-13,棘間距離較一般多鰭魚明顯,臀鰭軟條數9-14; 脊椎骨數110-113.
分布區域
主要分佈於喀麥隆境內的沿海河川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