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常綠小灌木,植株低矮,株高約30~40公分左,長橢圓形或闊披針形葉片,葉色濃緣 具光澤,對生、全緣或具波浪狀葉緣;穗狀花序開放於枝條頂端,黃或橙色的5片花瓣,狀似鳥尾。
栽培方式
鳥尾花生性強健,喜好充足陽光及明亮環境,以半日照為佳,盛夏仍應避免陽光直射。喜歡溫暖環境,耐高溫但對低溫較為敏感,尤北部栽培時需注意冬季寒流來時的保暖。栽培介質以肥沃砂質壤土為宜。花期長逹半年,春末至秋季,為夏日裏美麗的開花小灌木,常用於花壇或做盆花栽培。生長期與花期應修剪老化枝修及摘除剪枯萎的花序,每回輕度的修剪後,補充磷鉀肥高的肥料,以補充花期植株開花所需,可使鳥尾花不斷花開。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基隆嶼、龜山島、金門和馬祖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林緣和道路旁陰涼處活動,停棲時前翅成V字型後翅平攤或下壓。會訪花吸蜜吸水。雄蝶具有明顯的領域行為。在臺灣類似的種類有竹橙斑弄蝶和熱帶橙斑弄蝶,本種雄蝶性標較細,前翅背面外緣黑邊特別寬這也是其中文俗名由來,另外在成蟲後翅腹面,中央斑帶與翅面底色,對比非常明顯,也可以與該兩者作區別。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的棕葉狗尾草、象草和舖地黍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上,卵為黃色半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其頭部顏色變異非常大,從全部黑褐色到全為橙黃色僅有兩道小斑紋,幼蟲於寄主葉片製作筒狀蟲巢。終齡幼蟲直接於巢內化蛹,蛹為縊蛹,會分泌粉狀蠟質代謝物,佈滿於蟲巢內壁,防止水份入侵。
體型與Corydoras屬中多數種類相似,惟本種身型相對較短且體高明顯,另呈白色且明顯延長之背鰭前緣高聳醒目,體側縱向之平行紋路或有中斷,但與近似種類相較多顯稀疏;胸鰭無顏色與花紋,尾鰭則具黑白相間之環紋
分布區域
南美洲巴西境內之普魯斯河(Rio Purus)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