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多年生草本,株高20-100公分; 莖:莖直立或斜上,多分枝,光滑,全株具白色乳汁; 葉:托葉三角狀,邊緣有鋸齒;單葉,對生,長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長2.5-3 公分,寬0.8-1.5公分,先端鈍形,基部歪斜,葉柄紫紅色,葉表面散生紫 色斑點; 花:大戟花序,雌雄異花,白色、粉紅色至桃紅色,苞片5枚,腺體4枚;雄蕊1 至數朵,排呈聚繖花序,無花被;雌蕊單生,花被小或無; 果實:蒴果卵形或倒卵形; 種子:種子紅褐色,卵形。
栽培方式
假紫斑大戟屬於已歸化台灣的野生植物,現階段未見大量人為栽培紀錄,在野外常與其他野草如掃帚菊、大花咸豐草、紫被草等伴隨生長。 若人為種植假紫斑大戟,其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蔽,較耐濕。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或壤上栽培為宜。
本種為特有種,僅產於本島北部、東北部低海拔山區和離島龜山島。成蟲喜歡於近海礁岩地和開闊坡地等,較明亮 的環境活動,飛行緩慢狀似跳躍,喜歡訪花吸蜜。在其產地近似的種類,只有密紋波眼蝶,該種雄蝶前翅背面無眼 紋或眼紋模糊,喜好有遮蔽潮濕的環境,本種類是出現在開闊明亮或乾燥的環境,且本種雄蝶前翅背面眼紋較其鮮 明。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低溫期以幼生期越冬。單食性蝶種,目前僅知寄主植物只有禾本科的印度鴨嘴草,雌蝶會將卵 單產於寄主的根、莖、葉或花穗上,也會產在寄主附近的土石、落葉、蕨類或其他植物上,卵呈綠色球形,幼蟲齡 期共分為四齡,有綠色和褐色兩型,終齡幼蟲於植物莖葉或石塊下方化蛹,蛹為懸蛹,外觀也有綠色和褐色兩型。
南美產小型脂鯉,泳動行進間多保持挺直之體幹;吻端尖銳,體側具一由吻端延伸至尾柄處及尾鰭下緣的黑色縱帶,成熟雄性個體尾鰭部位偶有紅色斑點
分布區域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巴西、委內瑞拉、玻利維亞與蓋亞那境內之淡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