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株高10-40公分。 莖:呈蔓性,能匍匐或斜上昇,莖節易生根。 葉:單葉,互生,卵狀披針形,長3-10公分,寬1.5-3公分,先端銳尖,基部圓鈍,全緣。 花:單花,頂生;苞片2枚,葉狀;花萼3枚,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雄蕊6枚;子房3室;花瓣紫紅色,3枚,卵形,簇生。 果:蒴果卵圓形。
栽培方式
生性強健而粗放,匍匐地面蔓爬生長,接處地面容易長不定根,繁殖速度快。喜半日照環境,栽培於強光下時,新葉及成熟葉的銀色部份容易泛紫色,亦有斑紋分佈不均的斑葉品種,但過度陰暗易徒長而葉色不良。需充足水分且高溫潮濕環境,土質選擇性不嚴,但以肥沃的砂質壤土或腐植質壤土為佳,排水需良好。植株老化應作修剪或施以強剪,促使莖葉新生。
本種為特有種,產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以北部較常見。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活動,飛行活潑敏捷,會訪花吸蜜,本種 在低溫期腹面斑紋減退模糊,季節型明顯,後翅的尾突與其旁邊的眼狀斑紋,形成一個類似頭部構造藉以欺敵,另外後翅臀 區有一葉狀突起,由正後方看,狀似一對眼睛,其作用同前,在臺灣類似的種類為霓彩燕灰蝶,其腹面底色較淺,雄蝶翅腹 面線紋之白線部份較不明顯,在辨識上並不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低溫期以何種形態越冬尚不清楚。廣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包含無患子科、大麻科和千屈菜科等 ,主要取食部位為花苞或幼果,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植物的花序上,卵呈淺綠色半球形,表面有明顯網狀突稜,幼蟲齡期共 分為四齡,終齡幼蟲綠色,通常於樹皮或落葉化蛹,蛹為縊蛹,外觀為褐色,上有黑褐色斑紋。
體呈紡錘狀但略顯側扁,吻端圓鈍不具明顯之上下頷;眼睛比例小,個體多以特殊脈衝之電流進行定位、定向與溝通;體色多為銀白、蒼灰至灰綠。背鰭與臀鰭皆不具硬棘,軟條數分別為14-19及25-31
分布區域
甘比亞、剛果、塞內加爾國境內之淡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