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多年生草本; 莖:株高10-60公分,莖倒臥或斜向上,5稜,多分枝; 葉:三出複葉,互生,小葉卵狀橢圓形,長2-2.5公分,寬0.8-1.5公分,先端銳 尖,基部楔形,柄長1-3公分; 花:單花,腋生,具細長的花梗;花萼4;花瓣粉紅色或淡紫色;4片,長橢圓 形;雄蕊6,離生;子房具短柄,光滑; 果實:蒴果線形,2瓣裂;每個果莢4-25顆種子,種子黑褐色,近球形。
栽培方式
平莖白花菜偏好生長環境為野外、濕度高且溫暖地區,為台灣地區常見野草,較無人為栽培紀錄。由於莖段可在田地中生長,平莖白花菜較難以耕犁方式去除;同時因為其株高較大部分農作物高,容易造成網狀分佈而蓋住幼嫩作物或侵略作物生長地之狀況。 在馬來西亞,農民會在農作物周邊種植、栽培平伏莖白花菜,藉以使小菜蛾(diamondback moth)幼蟲轉移目標,並使成蟲將蟲卵著生於此開紫紅花的藥用野草上。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基隆嶼、龜山島、澎湖和小琉球也有記錄,馬祖則產有不 同亞種。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和海岸林等處活動,飛行緩慢,成蟲除了訪花吸蜜外,也喜歡吸植物的汁液。本種 在冬天會群體遷徙至臺灣南部及東南部,在避風的山谷作集體越冬的現象。本種是臺灣產紫斑蝶中,唯一雄蝶前翅 背面具兩道灰色長條狀性標的種類,所以在辨識上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單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僅有夾竹桃科的羊角藤(武靴藤),雌蝶將卵單產 於寄主葉片或新芽上,卵呈淡黃白色砲彈形,表面有淺凹陷和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身上有三對肉質長突 起,終齡幼蟲於寄主或附近植物上化蛹,蛹為懸蛹,蛹體粗短,外觀為翡翠色具強烈的金屬光澤。
害蟲學名:Phenacoccus solenopsis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火龍果
作物學名:Hylocereus undatus
作物科別:仙人掌科
體呈側扁,惟頭部與吻端多略向前延伸;體呈紅褐色至深褐色,隨個體成長而逐漸暗沉,幼魚體側有7-8條銀色橫帶,隨成長而消失。
分布區域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北起琉球群島,南至澳洲;台灣以西南海域較多,亦有養殖培育供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