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吐珠常看到比較明顯為乳白色的部份其實為苞片,真正的花自苞片中抽出,花冠高,盆狀,先端有五裂,未開時鮮紅如珠,雄蕊細長,挺出花外,狀如吐珠,故稱為"龍吐珠"相當的傳神。臺灣於初夏至深秋皆見開花,具蔓延性,可作為綠籬之用。
栽培方式
全日照佳,日照不足4小時植株柔弱,枝條會徒長葉片較小而色淡,而且不開花。喜溫暖、半陰和濕潤的環境,冬天低於10℃,會引起落葉至死亡。生長期的水分需求較多,宜每日澆水,夏季則逢開花期,應注意保持土壤濕潤,盆栽可每天給予葉面噴水2~3次,冬天要減少水分的供應。在生長初期可給予較多的氮肥,入春後則每隔30~45天給予含磷、鉀較多的開花肥。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主要以海拔500公尺以下的平地和淺山地區為主。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熱 帶季風林、熱帶雨林、海岸林和竹林等處活動,飛行緩慢,會訪花吸蜜。在臺灣類似的種類為多姿麝鳳蝶,該種後翅 尾狀突起內有紅色斑紋,本種全為黑色,所以在辨識上非常容易區分。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馬兜鈴科的臺灣馬兜鈴、港口馬兜鈴、蜂窩馬 兜鈴和瓜葉馬兜鈴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的枝、葉、莖或附近物體上,卵為暗橙紅色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 幼蟲外形有肉棘狀突起,臭角為橙黃色。蛹為縊蛹,外形具突稜及板狀突起有保護作用。
害蟲學名:Planococcus minor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咸豐草
作物學名:Bidens pilosa var. radiata
作物科別:菊科
體呈紡錘狀但略顯側扁,吻端圓鈍不具明顯之上下頷;眼睛比例小,個體多以特殊脈衝之電流進行定位、定向與溝通;體色多為銀白、蒼灰至灰綠。背鰭與臀鰭皆不具硬棘,軟條數分別為14-19及25-31
分布區域
甘比亞、剛果、塞內加爾國境內之淡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