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耐高溫多溼,在園藝應用上多作為一二年生盆花栽培。此屬種類繁多,有灌木及草本的種類,花色有黃、橙、白、紫等色。因為觀賞性高,在園藝上栽培應用越來越興盛。其中以Dimorphotheca fruticosa、與Osteospermum ecklonis雜交育成的藍眼菊最受矚目。藍眼菊低矮緻密的植株有著厚實的葉片,分枝性佳,莖頂容易形成花芽開花。舌狀花質厚,最奇特的是中心的管狀花是深藍色,好像抹了眼影一般,有著深邃美麗的藍眼睛,因此稱為藍眼菊。除了白藍花色的品種外也有紫藍的色彩。還也一種舌狀花變成匙形的品種Osteospermum \'nasinga\'品系,更引人入盛。觀賞期從秋末至夏初,是涼季花色出眾的優質盆花。
栽培方式
喜好全日照且通風良好、乾燥涼爽的環境,夏季只要把握這個重點,植株可以嚐試越夏。分枝性強,不需摘心。花朵凋謝後要立即剪除。觀賞期每月施用一次液體開花肥,可促進開花不斷。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綠島、蘭嶼和金門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林緣和林間空曠處活動,飛行活潑快速,停棲時前翅成V字型後翅平攤或下壓。會訪花吸蜜吸水,也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尤其是鳥類的。雄蝶具有明顯的領域行為,會至山頂與其他同種雄蝶互鬥。在臺灣類似的種類為熱帶橙斑弄蝶,本種雄蝶性標填滿前翅中央黑色帶部;而熱帶橙斑弄蝶僅有一半並偏內側。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竹亞科的綠竹、佛竹、蓬萊竹、麻竹和孟宗竹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上,卵為黃色半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於寄主葉片製作筒狀蟲巢。終齡幼蟲直接於巢內化蛹,蛹為縊蛹,會分泌粉狀蠟質代謝物,佈滿於蟲巢內壁,防止水份入侵。
害蟲學名:Phenacoccus solenopsis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火龍果
作物學名:Hylocereus undatus
作物科別:仙人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