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多年生的宿根性草本,或以一年生草花栽培。株高10~20公分。匙形、寬倒披針形葉片,基生、葉先端鈍圓,基部漸狹成具窄翅的葉柄,葉片上半部邊緣具微波浪狀緣,葉片具有短柔毛。頭狀花序單生,舌狀花為粉紅或白色,線狀或披針形的舌狀花外圍合生一輪,皆為雌花。管狀花為兩性花,黃色。為倒卵形瘦果,但舌狀花所結的瘦果有毛,管狀花所結的瘦果無毛或近無毛。
栽培方式
喜好光充足的環境,耐寒性佳可在冬末及早春裏綻放。花壇栽培時應選光線充水良好的地方,株距視苗的品質與大小,株距以10~15公分為佳。盆植時應注意以排水、透氣良好及肥沃的壤土為佳。 除光線充足環境外,忌乾旱,生長期間不可斷水;花期應時時摘除枯萎花朵,避免植株因產生種子而耗盡養分,以致花期縮短。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金門和馬祖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或都市林的林緣活動,雄蝶常出現於山頂作領域占有,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及死屍、腐果和樹液等。金門和馬祖地區產的是指名亞種。其後翅後翅紅斑較發達,為圓點或O字狀,本島產則呈C字狀。在臺灣與本種較相似的為青斑蝶屬的蝶種,但後翅不具有紅斑,在辨識上可由此處紅斑來區分。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部份地區會以休眠的幼蟲來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大麻科的石朴和沙朴,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上,卵呈綠色球形,上有微凸的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終齡幼蟲翠綠色於葉片下方化蛹,蛹為懸蛹,外觀像寄主的粉綠色葉片,表面具有白色粉狀蠟質成份。
害蟲學名:Hemiberlesia lataniae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盾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木芙蓉
作物學名:Hibiscus mutabilis
作物科別:錦葵科
東南亞產小型鯉科,體幅較近似種寬,且體高與最大體長相對明顯;體側中後段至尾柄處,具有一三角形之紫黑色色塊;成熟雄性個體具紅色之背鰭、臀鰭與尾鰭。
分布區域
原產於泰國南部、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尼蘇門答臘的溪流,目前則多為繁殖培育,並有多樣水族品系(如黑三角燈或藍三角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