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25-50公分; 莖:莖匍匐,下部稍伏臥,上部直立嫩枝被腺毛; 葉:單葉,對生,闊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公分,寬1-2公分,先端突尖 形,基部淺心形、鈍形或圓形,全緣; 花:花單生或呈聚繖花序,腋生或頂生;花萼淺綠色,5片,狹披針形;花瓣白 色,5片,先端深2裂;雄蕊10枚,花藥2室,縱裂; 果實:蒴果卵圓形,先端5裂,裂片2尖裂;種子圓腎形,表面具乳頭狀突起。
栽培方式
植株偏好涼爽潮濕,陽光充足的環境,生長旺盛期為冬季至春季,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3-23℃。鵝兒腸耐寒、耐旱、抗風性略佳,但不耐鹽害、淹水及遮陰。 鵝兒腸莖雖纖細平軟,但生命力較強,尚無人工栽培。在菜田邊繁殖較快,極少感染病害,其莖葉為草綠色,故外觀商品性良好,是一種頗受消費者歡迎的無污染、高品質的野生蔬菜。
本種為特有亞種,主要產於本島中、南部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但常因長距離移動而出現在北部和高山地區。成 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海岸林和熱帶季雨林等處活動,成蝶飛行緩慢,會訪花吸蜜,雄蝶常成列飛行、追逐,會群 聚於濕地吸水。在臺灣沒有類似的種類,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僅有大戟科的鐵色和臺灣假黃楊,雌蝶將卵聚 產於寄主植物的新芽和嫩葉上,卵呈淡黃色梭狀,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終齡幼蟲綠色體表密佈藍黑色小瘤突,於 寄主附近植物或物體上化蛹,蛹為縊蛹,蛹外觀為淺綠色或淡褐色,上具黑色小斑點。
東南亞產小型鯉科,體幅較近似種寬,且體高與最大體長相對明顯;體側中後段至尾柄處,具有一三角形之紫黑色色塊;成熟雄性個體具紅色之背鰭、臀鰭與尾鰭。
分布區域
原產於泰國南部、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尼蘇門答臘的溪流,目前則多為繁殖培育,並有多樣水族品系(如黑三角燈或藍三角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