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幹挺拔壯碩,成株主幹會膨大呈酒瓶形,樹高10公尺以上,原產地可以長到20公尺。樹皮綠色,主幹樹皮灰褐色。分枝集中於樹幹末端,樹幹中段很少長樹枝。葉片互生,葉片有三種形,第一種長披針形葉生長於幼樹上,葉長10~20公分,寬1~3公分,主肋明顯。另一種為掌狀裂葉,裂片3或5,葉長8~16公分、寬3~5公分。第三種為掌狀複葉,小葉線形細緻,葉寬約1公分。圓錐花序自枝端伸出,黃色或粉紅色花鈴鐺形,花冠5裂,花瓣有絨毛,直徑約2公分。花後結長卵形木質蓇葖果,成熟後裂開似船形。開花期冬季,結果期春季。
栽培方式
適合全日照溫暖環境,植株具有耐旱性,忌介質積水潮濕,露地栽培者可不必澆水。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一般不須進行修剪。幼苗略具耐陰性,可種植於半日照處或室內窗台邊等明亮處。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另蘭嶼也曾有記錄。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的林緣活動,飛行活潑敏捷,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及死屍、腐果和樹液等,雄蟲常單獨出現在山頂或成群出現在溪邊吸水。本種一般來說數量不多,且飛行快速,不易觀察。在臺灣有一近似的種類為雙尾蛺蝶,在其前翅腹面有多兩枚小黑斑,本種沒有這黑斑,在辨識可由此處區分。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低溫期以蛹的形態越冬。廣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大麻科的山黃麻、石朴和豆科的合歡和臺灣馬鞍樹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上,卵呈黃色近球形,頂部扁平,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頭為矩形上半部有四支長條突起,終齡幼蟲綠色於枝條上化蛹,蛹為懸蛹,外觀也是綠色為主,像植物的果實。
害蟲學名:Hemiberlesia lataniae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盾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木芙蓉
作物學名:Hibiscus mutabilis
作物科別:錦葵科
多鰭魚中屬大型之種類,體呈圓柱狀或棒狀,尾部則為茅尾;體側具斜向深色寬帶。胸鰭基部具有類似肢狀構造,具鼻管,幼魚具外鰓;背鰭硬棘數11-14,臀鰭軟條數14-18,脊椎骨數53-57
分布區域
非洲境內之尼羅河,查德盆地,尼日河,沃爾特河,班達馬河,科莫埃河及韋梅河等相關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