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瓣鳳仙花有個較美的名子叫"玫瑰鳳仙花",因為那層層的花瓣猶如迷你玫瑰般盛開時,常有人還因此誤認為迷你玫瑰花,雖然重瓣非洲鳳仙和單瓣的非洲鳳仙都是原產於非洲,但因園藝品種的改良已為同屬不同種的植物,除花朵明顯較大、花瓣數多外,重瓣非洲鳳仙因雄蕊已經變成花瓣,所以無結果及結子能力,不像非洲鳳仙可以隨時見到椎狀般的果夾,並有成熟跳出的種子可以自然傳播,重瓣鳳仙必須以扦插法繁殖。
栽培方式
秋天至春天是玫瑰鳳仙花的生長季節,只需半日照,花就可以開很多,算是耐蔭的盆花;若日照不足,在水份還沒蒸發時,又再澆水,導致植株太濕,會讓花苞提早掉落。喜愛疏鬆排水好的土壤,需要充足的水分,可略為潮濕,花與葉才不會枯萎。炎熱的夏季是休眠期,生長停滯,必須放在陰涼處避暑。
本種為特有種,產於低至中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崩塌坡地較乾燥環境活動,飛行活潑快速,會訪花吸蜜。後 翅的一對尾突與其旁邊的眼狀斑紋,形成一個類似頭部構造藉以欺敵,另外後翅臀區有一葉狀突起,由正後方看,狀似一對 眼睛,其作用同前,在臺灣類似的種類為虎灰蝶,本種腹面黑面黑色條紋中為黃色,或黃色夾雜銀色斑,虎灰蝶腹面黑色條 紋中則全為銀色斑,在辨識上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低溫期罕見。廣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非常雜,幼蟲與地棲性舉尾蟻有專性交互作用,雌蝶 將卵聚產於寄主植物上,卵呈淡綠色後轉淡褐色扁平狀,表面有明顯網狀凹陷,幼蟲齡期由六至九齡均有,終齡幼蟲通常為 六齡呈淡褐色,於蟲巢中化蛹,蛹為縊蛹,外觀為黃褐或黑褐色。
分佈於印度境內的小型南鱸,全身具鮮艷之殷紅色澤,成熟雄性尚在體側具金屬光澤之藍綠色橫帶;背鰭硬棘數12 - 14,軟條數6-8;臀鰭軟條數6-7;背鰭末端上緣呈圓形。
分布區域
分布於亞洲印度、孟加拉、不丹、尼泊爾恆河及中國伊洛瓦底江等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