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莕菜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細長線形球莖,固定在水面下的泥土裡,葉漂浮於水面上,卵狀心形至圓形,有一缺口,花冠裂片白色,花瓣緣絲狀,離水面開花,近花中心部分黃色,花形特殊細緻,花是從葉子和莖的末端長出的,如果把葉子單獨摘下,只有一片葉子也可以開花,故稱為「一葉蓮」,花市常應用透明水晶碗來種植,更顯清麗脫俗。同屬植物有小莕菜、黃莕菜等,能開小巧花朵,且在一般居家空間就可栽培,是為喜愛水生植物人士的新寵。
栽培方式
為水生植物,性喜溫暖,可種於池塘、玻璃容器等來欣賞其姿態,需充分接受日照,生育較能旺盛,印度莕菜葉片浮於水面,莖可達7-20公分,花白色,5-6瓣居多,花瓣相較於小莕菜及龍骨瓣莕菜更大而狹長,姿態優雅,適宜觀賞,生性強健,栽培容易,花期以4-12月為主,冬季較不耐寒。其成熟葉下面有生長芽點,只要一片葉子就可長出根,但之後要在水盆中放入泥土,讓它的根深入泥土中。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臺灣的離、外島幾乎都有分佈。成蟲的棲地選擇非常多樣,差不多涵蓋所有環境,其中又以林緣、樹冠和溪流等明亮的環境最容易看到,成蟲飛行快速敏捷,會訪花吸蜜,雄蝶常群聚於濕地吸水。早期數量非常多,曾在高雄美濃地區,形成所謂的黃蝶翠谷,近年來各處大量種植阿勃勒,所以在都會地區也很容易觀察到,在臺灣類似的種類為細波遷粉蝶,其腹面具波狀細紋,本種沒有,在辨識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豆科的鐵刀木、阿勃勒、異柄決明和黃槐,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植物新芽上,卵呈白色梭狀,側邊有十二條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終齡幼蟲有綠‧黃兩色型,體側有藍黑色瘤突,於寄主植物或附近植物的和葉片下化蛹,蛹為縊蛹,蛹外觀為綠色。
害蟲學名:Paracoccus marginatus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朱槿
作物學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作物科別:錦葵科
體縱扁而頭部寬闊,兩眼位置偏向上位;體多呈灰黑色至深灰色,全身與各鰭則密布白色圓點。背鰭硬棘數2,軟條數7-8;臀鰭硬棘數1,軟條數4-5。
分布區域
南美洲委內瑞拉境內之奧利諾科河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