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株高約1~3公尺。葉片退化己不明顯,莖部特化成綠色、長橢圓形的葉狀莖、扁平中肋明顯,具有凹狀缺刻狀似波浪狀葉緣,老莖則木質化呈圓柱狀。花夜開性,夜晚綻放,清晨前即凋謝,具有香氣。花苞長度約10~15公分長,花的直徑約8~10公分,著生於葉狀莖凹處。植株結蕾後就不再萌發新枝;萌發新生枝條即不再結蕾。
栽培方式
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忌夏季直射陽光。栽培時夏季移置避光處或能遮陰處以防葉片發生日燒。選用富含有機質豐富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給水時以盆土乾燥後再給,每次澆水宜澆透為宜。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有利於生長。但夏季應避免雨水,以防水分過多發生根部腐爛的問題。如栽植較為陰暗處,葉狀莖徒長,開花狀況不佳。因葉狀莖較為柔弱,曇花栽培應設立支架,防止植株倒伏。冬季應減少澆水頻率,氣溫低於10℃時,移至溫暖處。可於花後,適當修剪枝條以促進新枝的生長,下次花開數量就會較多。
本種為特有亞種,主要產於本島中、南部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和熱帶季雨林等處活動, 成蝶飛行緩慢,會訪花吸蜜,雄蝶常群聚於濕地吸水,早期產量非常多,是當年蝴蝶加工重要的材料蝶之一,近來 環境破壞後,數量已逐年下降。在臺灣沒有類似的種類,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為多種白花菜科的植物,但主要都是在毛瓣蝴蝶木 上發現幼蟲,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植物新芽、嫩葉和花苞上,卵呈白色梭狀,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終齡幼蟲淺綠 色體表密佈白色短毛,於寄主植物的葉片表面化蛹,蛹為縊蛹,蛹外觀為綠色。
害蟲學名:Phenacoccus solenopsis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洛神葵
作物學名:Hibiscus sabdariffa
作物科別:錦葵科
體縱扁而頭部寬闊,兩眼位置偏向上位;體多呈灰黑色至深灰色,全身與各鰭則密布白色圓點。背鰭硬棘數2,軟條數7-8;臀鰭硬棘數1,軟條數4-5。
分布區域
南美洲委內瑞拉境內之奧利諾科河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