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常綠喬木,株高可達30公尺左右,樹幹直主,莖呈灰白色,具白色斑點,樹枝常以水平伸展或斜上昇,自然樹型樹冠外型呈圓錐或三角形,生長茂密。橢圓形、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葉,綠色具光澤,葉片大,長可逹35公分,寬有些可逹12公分,先端漸尖,基部略鈍;葉柄基部膨大,可見托葉的遺痕。單花、腋生,具短花梗,圓柱形花蕾;由青色的苞片包被,苞片上披有白色柔毛,開花時脫落。具強烈香味,白色披針形花被8~10枚,排成2列,雄蕊多數,心皮10~13枚合生成疏穗狀或呈毬果狀。
栽培方式
台灣氣候溫和很適合白玉蘭的栽培,白玉蘭生性強健、對土壤的適應性廣,但以栽培在富含有機質肥沃的微酸性壤土為宜,病蟲少容易栽培。居家以盆植為佳,可利用根域限制的方式矮化植株,建議至少栽於直徑30公分以上的盆器佳,花後修剪,行全面疏葉以強迫休眠;配合磷鉀肥的供給,能常保花開。如植株繁茂仍不能開花,利用環狀剝皮、刻傷樹幹及斷根等方式能促進開花。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離島的澎湖和蘭嶼也有記錄。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中較陰暗潮溼的環 境活動,通常靠地面低飛,成蟲喜訪花吸蜜,本種季節型非常明顯,低溫期個體腹面底色較淺,斑紋較模糊,在臺 灣沒有類似的種類,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爵床科的臺灣馬藍、蘭嵌馬藍、曲莖馬藍、 長穗馬藍和大安水蓑衣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植物附近的植物或其他固定物上,卵呈綠色球形,具十數條突起縱 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身上布滿棘刺,終齡幼蟲化蛹於寄主附近的植物枝幹上,蛹為懸蛹,外觀灰褐色。
害蟲學名:Paracoccus marginatus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銀膠菊
作物學名: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作物科別:菊科
南美產小型脂鯉,泳動行進間多保持挺直之體幹;吻端尖銳,體側具一由吻端延伸至尾柄處及尾鰭下緣的黑色縱帶,成熟雄性個體尾鰭部位偶有紅色斑點
分布區域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巴西、委內瑞拉、玻利維亞與蓋亞那境內之淡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