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本,株高30-100公分。 莖:莖直立,具銳刺,老莖木質化。 葉:單葉,互生,廣卵形或卵狀心形,5-7淺裂,長7-16公分,寬10-12公分,柄長3-7公分。 花:聚繖花序,腋生;花萼鐘形,5淺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或淡藍紫色,5裂,裂片披針形;雄蕊5枚,花藥黃色。 果:漿果成熟時橙紅色,球形,光滑;種子成熟時褐色,扁平,具窄翅。
栽培方式
刺茄性喜溫暖濕潤,生育適溫24-30℃。不耐旱,水分需求高,尤其夏季正值開花盛期,需水尤多。栽培處全日或半日照均可,但蔭蔽處開花不良或不開花。施肥方面,施基肥外,平時要勤施薄肥,水肥充足才能使植株健壯、碩果纍纍。對土壤要求不嚴,氣候適應性廣泛,通常在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生育最佳。刺茄的蟲害較多,主要為紅蜘蛛。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曾有記錄,但島上並沒有寄主植物,所以應該是臺灣飛過去的個體。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中較陰暗的林間活動,飛行活潑敏捷,喜吸食動物排遺和樹液,訪花性並不明顯,雄蝶有時會至濕地吸水。本種偶而會出現有尾突的個體,尤其是溫度較低的季節,通常是雌蝶,而其尾突的長度長短不一,在臺灣類似的種類為暗色紫灰蝶,其背翅藍紫色斑紋比本種更暗,在辨識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以成蟲越冬,但不易見到。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殼斗科的青剛櫟、赤皮、毽子櫟、狹葉櫟和捲斗櫟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植物的新芽上,卵呈白色半球形,表面有明顯網狀凹陷,上有針狀突起,幼蟲齡期共分為四齡,終齡幼蟲淡綠色,於樹幹或落葉上化蛹,蛹為縊蛹,外觀為淡褐色,上有深褐色細紋。
害蟲學名:Ceroplastes floridensis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軟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西印度櫻桃
作物學名:Malpighia glabra
作物科別:黃褥花科
體呈側扁,惟頭部與吻端多略向前延伸;體呈紅褐色至深褐色,隨個體成長而逐漸暗沉,幼魚體側有7-8條銀色橫帶,隨成長而消失。
分布區域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北起琉球群島,南至澳洲;台灣以西南海域較多,亦有養殖培育供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