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消費者知識庫
- 推薦詞彙
- 系統問題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標題 | 落花生新品種花蓮2號之育成-材料與方法 |
內文 |
材料與方法
一、親本來源及特性
花蓮2號以台南選9號× H.I. 9302之F1為母本,花育1號為父本進行人工授粉雜交;台南選9號為小粒早熟品種,植株直立,屬西班牙型,莢殼薄且略光滑,莢果及籽粒產量均佳(蘇等,1968);H.I. 9302為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自巴布亞新幾內亞引進的地方栽培品種,屬於瓦倫西亞型,多粒莢型,為小粒早熟品種,莢果長筒形,網紋中,每莢3~4粒子實。
花育1號為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台南選9號 × 台南11號進行人工雜交選育之品系,植株直立,屬西班牙型,網紋淺,莢果及籽粒均大,產量高。台南11號植株直立,屬西班牙型,網紋中,莢果及籽粒均大,產量高(徐及楊,1988)。台南10號植株直立矮小,屬西班牙型,網紋中,莢果及籽粒中型,產量高(楊等,1979)。台南6號屬西班牙型,莢果及籽粒均小。PI 314817係自美國引進之耐銹病品種,植株直立,屬於瓦倫西亞型,莢果小,莢果網紋深,每莢3~4粒子實,種皮為白色。花蓮2號之譜系如圖1所示。
二、育成經過
花蓮2號係利用以雜交育種方法於1994年春作,在花蓮縣吉安鄉本場進行人工雜交,其組合代號為HL 83106 。於1994年秋作種植F1植株,1995年春作至1996年春作以單粒後裔法進行雜交後代之培育,在1996年秋作F5世代進行單株選拔,於1997年春作及秋作進行第一年品系試驗(株行試驗及二行試驗),1998年春作及秋作進行第二年品系比較試驗,1999年春作及秋作進行第三年品系比較試驗,由於區域試驗每兩年更新品系一次,因此,2000年春作及秋作進行種子繁殖,2001年春作至2002年秋作進行品系區域試驗,其育種程序係依照「雜糧作物育種程序及實施方法」進行,詳細育成經過列於表1。
三、雜交後裔培育及優良單株選拔
雜交後代F1種子種植在網室,父母本種植在F1左右兩側,平畦栽培、行株距為50×15cm。F2-F4世代則採用單粒後裔法培育各分離世代,作畦栽培、畦寬90cm,每畦種植兩行,株距10cm。F5按育種目標選拔大莢、多粒及莢形外觀優良的單株,參加品系試驗。
四、品系試驗
第一年初級試驗分為株行及二行試驗,株行試驗共598優良單株參試,二行試驗由株行試驗表現良好者共75品系參試,以作畦栽培、畦寬90cm,每畦種植兩行,行長3m,並以台南11號為對照品種,試驗地點在花蓮本場試驗田。株行試驗採順序排列,單行區,每10行設置對照品種1行,播種日期為1997年3月10日。二行試驗亦採順序排列,兩重複,兩行區,每5品系置1對照品種,播種日期為1997年8月12日。
第二年中級品系試驗的參試品系共17品系,花蓮2號在第二年中級品系試驗的代號為HL 83-05。試驗方法採用逢機完全區集設計,作畦栽培、畦寬90cm,每畦種植兩行,4重複,4行區,行長3m,株距10cm。對照品種為台南11號及台南12號,試驗地點在花蓮本場試驗田,1998年春作於2月17日播種,秋作於8月14日播種。
第三年高級品系試驗共9品系參試,其中包括 HL 83-05(花蓮2號),分春、秋作進行一年,於花蓮吉安及光復兩地區同時進行本試驗。試驗方法採用逢機完全區集設計,作畦栽培、畦寬90cm,每畦種植兩行,4重複,4行區,行長5m,株距10cm。吉安地區播種日期:1999年春作為 3月1日,秋作 8月 10日;光復地區播種日期:1999年春作為 2月24日,秋作 8月4日。
|
文件屬性 | 研究報告 |
點閱次數 | 330 |
作者 | 余德發 |
知識樹分類 |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蝴蝶蘭
|
公佈日期 | 2011/9/21 |
|